感染艾滋的嬰兒。香港星島日報圖
中新網7月23日電據香港《星島日報》報道,一名在香港出生的兩歲“雙非”兒童(父母皆非香港永久居民),因為不明肺炎返港就醫,診斷后赫然發現感染艾滋病。
有看過該病人的中大兒科學系教授韓錦倫表示,病童母親產檢記錄顯示沒有發現艾滋病,母親其后拒絕接受進一步檢查,不過醫生仍然懷疑病童經母體感染艾滋病,只是因母親產子時恰巧是空窗期而驗不到艾滋。
據了解,香港亦曾有染有艾滋的雙非孕婦,因沒有產檢而忽略補救措施,慘令愛兒感染艾滋病。
韓錦倫表示,該名兩歲病童需要入住兒科深切治療部留醫,入院時其身體已嚴重營養不良,體重只有五公斤,且有各類的感染,包括出現肺炎,當時病童抵抗力很差,更估計只剩下幾天的生命,醫生實時懷疑他感染艾滋病,檢驗后一日立即確診。病童經過治療后,艾滋病病毒數量已經受到控制,體重逐步回升,現時由其它??聘M病情。
韓表示,病童已經于內地住院一段時間,內地醫生曾為他檢查過是否感染艾滋病但沒有發現,而母親的產檢記錄顯示她沒有感染艾滋病。雖然種種跡象顯示病童并非從母親身上感染艾滋,不過醫生仍然懷疑母體感染機會大于從輸血感染,因為輸血感染艾滋的病人通常等一段時間才發病,另外病童是因為艾滋病并發肺炎入院接受治療,故此可排除他于內地醫院接受治療期間感染艾滋病。
據其它消息透露,由于母體傳染的艾滋病可以避免,香港母親生產前,會進行最少一次的艾滋病檢查,如一旦發現母親感染艾滋病,就要從懷孕第十四周開始服用藥物、生產時打針、嬰兒出生后一個月亦要服藥,以此將嬰兒感染艾滋病風險降低至少于百分之一。
不過,在雙非孕婦來港產子的高峰期期間,就曾有最少一名雙非孕婦,因欠缺任何產檢記錄沖急癥室生產,最終把艾滋病傳染嬰兒,該嬰兒需要終身服用抑制病毒藥物,在生長期間亦面對很大的心理壓力,例如是否可以拍拖、進行性行為等。
醫護人員方面,由于任何孕婦生產都是高危的醫療程序,都會以最高防護規格預防細菌或病毒感染,估計醫護感染風險不大,不過如果一旦醫護的保護設備有刺穿或者損壞,就會實時對病人和醫護進行各類的檢測。
另外,韓錦倫表示,香港近年收到非典型病征的肺炎有上升趨勢,幾乎每月一宗,曾有一名十一歲內地居住的香港女童,因為嚴重肺炎和肺水腫入住香港兒科深切治療部,最后確診支源體感染,現時已經康復。
韓指自從非典面世以來,就標簽了這類非典型肺炎,容易被錯誤懷疑為新沙士,他建議以流行性肺炎名稱,并注明有沒有發現接觸史和病源,作為客觀的疾病命名。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