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晨,天津蔡小姐拍了照片后想發到微信朋友圈,卻怎么都連接不上,“我還以為是手機問題,但反復退出重新登錄乃至關機重開都沒有用。”
同時,天津一家事業單位的微信業務群也陷入癱瘓,這令因工作需要經常通過微信群發布圖片的張先生苦惱不已。
不久,騰訊微信團隊在其新浪官方微博上發出第一條公告:“由于服務器基礎網絡故障,您的微信暫時可能出現收發問題。我們正在玩命恢復中,請各位小主耐心等待。”其后,微信客服又在其騰訊官方微博中連發聲明——原來,是市政道路施工導致通信光纜被挖斷才造成微信用戶大面積難以登錄。
中國互聯網協會副秘書長石現升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稱,事故發生地點在上海浦東新區,因施工被挖斷的光纜為中國聯通所建,當日下午兩點左右恢復正常。
在智能手機帶來的移動互聯網全面普及的今天,微信以其免費、快速等特點贏得億萬用戶青睞。此次服務中斷突出了用戶損失怎么辦的問題
作為騰訊全力打造的“戰略級產品”,微信在過去兩年內迅速發展。2011年1月21日微信上線,到2012年3月,用戶量已過億,如今用戶數更是接近4億,其中海外版微信注冊數超過7000萬。
然而,這樣一個承載龐大群體的平臺,其運營卻一直處于“賠本賺吆喝”的境地。
“與QQ不同,微信作為一種通信服務并沒有被納入增值電信業務的范圍,它沒有向用戶專門收取資費,同時與用戶間也沒有簽署相應協議,因而用戶的相關權益得不到法律有效保護。”石現升說。
微信《使用條款和隱私政策》中明確寫著:“騰訊保留因業務發展需要,單方面對本服務的全部或部分服務內容在任何時候不經任何通知的情況下變更、暫停、限制、終止或撤銷騰訊微信服務的權利,用戶需承擔此風險。”這意味著,騰訊中斷乃至關閉微信無需負擔任何責任。
免費帶來的“輕松便利”和免責帶來的“維權無門”是微信自身發展的悖論,成為中國用戶“繞不過的坎兒”。此次服務中斷事故或許可以令微信、運營商以及用戶之間重新反思如何優化三者關系。
石現升告訴記者,移動互聯網雖然讓網民產生了不小的依賴,但它的高度便利性使其成為互聯網發展的必然趨勢。“移動互聯網必須滿足兩個最基本的條件,第一是保障用戶隱私信息的安全,同時要實現全方位的覆蓋。這兩個特點都要求微信等產品應盡快納入法律監管之下。”他說。
在經歷前段時間的“微信收費之爭”后,騰訊旗下易迅網日前宣布,微信將聯合廣東聯通于8月8日推出“微信沃卡”。雖然這種SIM卡本身要收取一定月費,但使用者將可能享有微信無限流量、專屬表情等特權。
“日、韓的語聊軟件一般靠軟件下載、游戲下載、賣表情貼紙獲得營收,微信也正在嘗試做付費游戲下載。而中國互聯網以及移動互聯網多年來已經形成的“免費文化”,有多少用戶愿意下載付費手機游戲,仍然是個疑問。”艾媒咨詢CEO張毅說。
因此,微信和廣東聯通的“包月式”合作或許將開啟中國移動互聯網產業的新運行模式——既不傷害用戶體驗,又能獲得收入的最佳方案,更能將用戶權益納入法律保障范圍。
易觀咨詢分析師閆小佳指出,與微信聯合對運營商的好處也是清晰可見。特別是中國聯通自發展3G以來,在流量經營方面一直具有相對優勢,與微信合作可以進一步增加其3G網絡的吸引力,增強市場競爭力。
“事實上,微信與運營商是不可割裂的,收費目的絕不僅是為了盈利,而是對整個移動互聯網市場的規范,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保證微信、運營商以及客戶三方面權益不受損害。”閆小佳說。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