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北京7月23日消息(記者蘇鈴)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也就是TPP談判第18次全體會議目前正在馬來西亞進行。因為首次參加談判的日本需要美國議會的批準手續,所以日本從今天開始正式加入了TPP會議談判。那么,到底什么是TPP呢?
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也就是TPP,最初是由新加坡、新西蘭、智利和文萊四個國家于2005年簽署的小型多邊貿易協定。但與過去的經濟合作協議不同,TPP增加了“戰略合作”內容,涵括知識產權保護、勞工標準、環境標準、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等內容。2009年奧巴馬在APEC會議上高調宣布美國加入TPP談判,并先后力邀澳大利亞、秘魯、越南、馬來西亞等加入。因為美國的勞動工資標準和環保標準高于多數談判方,有分析認為,通過TPP談判制定“游戲新標準”,美國將擺脫長期逆差的局面。
作為協定的構想,TPP成員的所有產品關稅將在12年內免除,所有行業都必須開放自由競爭。協定一旦達成,這12個成員國將形成一個8億人口的龐大市場,占全球經濟的四成,規模甚至比歐盟還要大。
所以就有觀點認為,這將是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升級替代版”,再加上超級大國美國的強力主導,TPP將遠遠超過一份經濟協定的影響范疇。那么,對待一個如此規模的經濟體,中國的態度是什么?我們在面臨一個跟12年前加入WTO時一樣的挑戰嗎?
日本將在今天下午正式加入“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系協定”,昨天,日本政府派出約100人組成的談判代表團已經抵達馬來西亞,在決定加入協定之前,日本國內有很多爭議,尤其是農民反對取消關稅的做法,而TPP的最終主張正是要完全取消成員國之間的關稅,除了日本,東道主馬來西亞也有反對聲音。
國際電臺駐東南亞記者趙穎:盡管此次談判在馬來西亞召開,但是馬來西亞國內反對政府加入TPP的呼聲也比較高。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蒂爾就公開表示,談判將致馬來西亞于不利的一方。馬哈蒂爾呼吁TPP談判提高透明度,他同時表示中國也應該被納入到此項談判中。同時,就目前情況來看,TPP先行談判的11國在撤銷農產品及工業制品關稅的問題上仍然陷入僵局。而日本希望將大米、小麥、牛肉及豬肉、乳制品及甘蔗等糖類作物5項農產品排除在取消關稅名單之外,日本的加入或許會使談判局勢進一步復雜化。
關于加入TPP談判,日本國內的產業界和農業界之間針鋒相對。一方面,消除關稅壁壘為日本的汽車、家電出口帶來利好,但日本的本土農業自我保護意識強烈,往往農民的示威游行能影響一個政黨的前途。但是,推出了“安倍經濟學”的自民黨內閣還是決定加入這個前途未卜的協定,因為日本看出TPP可能產生新一代貿易規則,他們想從一開始就加入,成為規則的制定者,另外,日本也深知,TPP是一場政治加經濟的游戲。
國際電臺駐日本記者王洋:第一,是以此來改善因駐日美軍普天間機場搬遷問題而出現裂痕的日美關系,這是出于安全保障政策方面的意圖。我們知道,美國推行TPP談判的目的之一在于稀釋中國在經濟領域的區域影響力,并一直敦促日方盡早加入該談判。美國前助理國務卿坎貝爾曾就此表示,這不僅僅是出于經濟目的,也是一大戰略課題。那么以安倍政權近來在外交與安保領域所頻頻顯示出的對華牽制姿態來看,可以說這樣一個"親美壓中"的機會與日本政府的戰略認識是一致的。
美國的“重返亞太”政策曾經讓日本和菲律賓在對華領土爭議上蠢蠢欲動,面對TPP的戰略含義,國內也有專家解讀為美國對中國的C型“包圍圈”。不過社科院美國所的仇朝兵還是愿意先從經濟層面解讀。
仇朝兵:國內學者文章包括媒體比較多的強調美國是為了遏制中國,我不是這么看,第一,奧巴馬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他面臨一個國內就業問題,這是他最直接的動因。第二,奧巴馬和他的貿易代表都講過,要塑造一個面向21世紀更高標準的,更寬范圍的這樣一個國際貿易規則,WTO的規則已經不能夠滿足美國的利益了。比如中國加入WTO之后,獲益很大,但是美國的獲益不夠,他為什么要盯住中國的國企問題或者其他國家的國有國企,美國他要推動他的私營企業和其他國家的國企或者受國家政權影響的企業處于平等的競爭平臺上。
TPP談判不可避免涉及政府補貼、知識產權保護等國內政策的制定,前一段時間有聲音說,TPP這扇大門對中國關閉,但是也有觀點認為,面對不平衡的競爭現實,這扇大門不是被關上,而是我們何時打算推開。
其實,雖然很多媒體和分析家都把目光聚集在中國與TPP的關系上,但同時我們也不難看到,打破貿易壁壘、強調知識產權保護、勞工標準、環境標準,這些貿易話題且不說中國,就連TPP12個成員國內部也是爭論紛紛。
據了解,根據美國憲法,貿易權歸屬于國會,但美國政府參與TPP談判并沒有獲得國會授權,這可能造成多國好不容易達成的協定在美國國會被一票否決,從而引起協議無效的后果。TPP雖然展望21世紀,但,每個國家都準備好了嗎?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