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下加工點,過期的鹵制品包裝堆成了一座小山。
溫州過期鹵制品“整容”后重入市場,企業回應稱系個別員工行為
問題“鄉巴佬”是怎么流入市場的
記者對話犯罪嫌疑人揭開黑色利益鏈內幕
“鄉巴佬”:蒼南、平陽一帶的著名袋裝鹵制品,有雞鴨腿、雞翅、豬蹄、鹵蛋等。因為最早的品牌叫“鄉巴佬”,于是后來很多消費者習慣把此地這類食品統稱為“鄉巴佬”。
今年3月,溫州警方接到群眾舉報,大量過期、變質的“鄉巴佬”口味袋裝鹵制品從溫州蒼南、平陽一帶的鹵制品企業流出,經不法分子用洗衣粉等清洗,再用胭脂色、食用色素紅曲紅、調味粉和牛肉膏等染色劑“整容”加工,變成散裝鹵制品后,被當成正規熟食,低價售賣到市場上。
6月8日晚上,溫州警方組織100多名警力,加上當地質監部門,在蒼南、平陽等地的多個點進行了聯合抓捕。在這次統一抓捕行動中,現場查扣各類問題鹵制品30余噸,并刑拘14名嫌犯。
日前,經甌海區檢察院批準,甌海區公安分局以涉嫌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對7名犯罪嫌疑人執行逮捕,并對另外7人實施取保候審措施。
案發后,一些涉案“鄉巴佬”企業回應稱:系內部管理不嚴,導致個別員工(數家企業聲稱是負責銷毀的“鍋爐工”)擅自將過期退貨賣給不法分子。這是個別員工行為,不是企業行為,且是偶發行為,不是長期的。
那么這些鹵制品到底涉及多少廠家?他們以何種方式交易?都是怎樣的價格?有多少銷量?是不是真如企業回應的那樣?究竟是誰將過期、變質或臨保的袋裝鹵制品賣給不法分子呢?
昨天,記者來到甌海看守所,對已經批捕的犯罪嫌疑人甲某、乙某和甌海熟食批發商陳某某進行了采訪,試圖揭開這個黑色利益鏈的內幕。
聯系買賣退貨的是老板
記者:你們向企業收的都是哪些貨?
甲某、乙某:條肉(鹵豬蹄上的皮肉、筋)和鴨肉片這些邊角料(廠家包裝時切下來的多余的肉,俗稱邊角料),還有退貨(過期、臨保或包裝漏氣變質的袋裝鹵制品)。
記者:收退貨都是跟誰聯系?
甲某:都是老板父母或者老板本人。
乙某:老板、辦公室主任。
記者:誰過來跟你交易?
甲某:一般都是老板父母。
記者:之前有企業說是廠里的鍋爐工、員工賣給你們的,是不是這樣?
甲某:不是。是老板。
拆了包裝為掩蓋過期變質
記者:貨是廠家裝好給你們嗎?
甲某:沒有。就是堆在廠里,叫我們去收。賣相特別好的,廠家拿去重新加工了。
乙某:廠家挑好了,裝在100斤裝的袋子里給我。
記者:重新加工是什么意思?
甲某:就是有些退貨,他們(廠家)拆了重新加工包裝。
記者:你們買回去后怎么處理?
甲某、乙某:邊角料直接放冰柜里,賣給下家。退貨就把包裝袋拆掉。
記者:為什么要拆掉包裝袋?
甲某、乙某:就看不到生產日期了嘛!
退貨銷量驚人利潤巨大
記者:廠家或者相關部門有沒有告訴你們,這些東西是不好的?
甲某、乙某:沒有。有的話我就不會做了。
記者:一次一般收購多少?多久收一次?
甲某、乙某:一兩百斤到幾百斤,不一定的。他們通知了,就去收。有時候下家要貨,我們也主動去收。
記者:你們收購一般多少價格?
甲某:條肉10元左右一斤,鴨肉片5~8元。(袋裝退貨)雞翅和豬蹄10元左右,價格會變的。
乙某:條肉和鴨肉片12元左右一斤。(袋裝退貨)雞腿六七元,豬蹄三四元,鴨腿3元,雞翅膀6元。
記者:賣給下家多少價格?
甲某、乙某:我們就賺5毛錢不到的差價(甲某乙某提到的5毛錢差價,與下家陳某某的供述有出入)。
“我說了回去會被打死的”
記者:你向多少企業收購邊角料和退貨?
甲某:哪家有貨就去哪家收。
記者:你的意思是賣退貨的廠家很多?
甲某:我不敢說。說了回去會被打死的。
記者:比較固定的有哪幾家?
甲某:大概有四五家,是經常去收的。
乙某:蒼南有兩家,平陽有兩三家。
記者:廠家知道你們買退貨是拿去當食品賣的么?
甲某:當然知道。價格也是他們定的。
乙某:知道的。
記者:你們的意思是在交易中,廠家說了算?
甲某:是啊。現在做這個的人越來越多,價格廠家說了算。漲價了,你不要,就賣給別人了。
記者:你們知不知道你們的行為是犯罪?
甲某、乙某:不知道。知道就不做了。廠家都說自己的東西是好的。(本報駐溫州記者 苗麗娜/文 蘇巧將 楊冰杰/攝)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