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7月24日電? 近期,北京地區發生了多起持刀行兇事件,殺傷或殺死多人,據悉,犯罪嫌疑人都有精神病史,相關精神病患者已經被控制,但是造成的損失和奪去的性命已經無法挽回。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這些精神病患者突然“發病”?氣溫升高是否為精神病發病幾率上升的誘因?該如何分辨這些潛在的精神異常者?有媒體就以上問題采訪了相關專家。
氣溫升高是否為精神病發病幾率上升的誘因?
專家:季節交替時更容易病發與天氣變化有一定關系
據北京交通廣播新聞消息,眼下是一年當中最熱的時節,專家稱氣溫升高是精神病發病幾率上升的一個誘因。北京回龍觀精神科副教授陳景旭接受記者采訪,當被問及“夏季的高溫天氣是否導致了精神病患者的發病率上升”的問題時,陳教授說,一般來說,在季節交替的時候更容易出現病發,但還是與天氣變化有一定關系。
同時,也有專家表示,夏季光照的時間長、光照的強度大,會讓情緒和性腺功能相對活躍,同時免疫力因為夜晚睡眠時間少而造成低下,所以也就導致了精神疾病發病幾率的增高。
我國有6類精神病患者有傷人傾向
更具有突發性和不可預見性
目前,我國有6類精神病患者有傷人傾向,陳景旭教授介紹說,我國《精神衛生法》明確指出了6大類需要管制的精神病人,包括雙向障礙,也就是病人一段時間表現為抑郁,一段時間又出現了躁動。其次是偏執性精神病和精神分裂,都有自殘和沖動傷人的可能,屬于重癥精神障礙病人。相比正常人,精神病患者傷害事件更具有突發性和不可預見性,后果更加嚴重。近期北京地區發生的兩起案件都是在人多的鬧市發生。
據悉,從目前掌握的情況來看,傷人的精神病患者在前往這些地點之前就已經有發病的癥狀。在心煩、人多、環境嘈雜的環境之下突然爆發。另外,這類人群在平時表現都很好,就是一到人多混亂的環境下就會感到不安全,情緒波動,產生被害妄想和關系妄想,感覺周圍的人都在鄙視自己,跟自己發生著不安全的關系,從而導致沖動傷人。
精神病患者遭遇值得同情
關鍵環節在于對精神病患者的監護和管理
近日,全國各地的精神病人肇事和從醫院出逃的事件引發社會關注。精神病患者的遭遇值得同情,造成精神病患者屢屢傷及無辜的重要原因是對精神病患者的監護和管理存在嚴重的缺失。精神病人行兇,侵害對象具有不確定性,較之普通的傷人事件危害更大。此類傷人事件具有突發性和爆發力,也給行兇者的監護人和相關管理者推脫的理由。由此可見,有效的避免精神病患傷及他人的關鍵環節是對精神病患者的監護和管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八條【精神病人和醉酒的人的刑事責任】中明確規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我國各類精神病患者超過一億人
專家提出社區管理模式
目前,我國各類精神病患者超過一億人,精神病康復治療的醫院數量非常少。因此有專家提出了用社區管理模式對精神病患者進行有效的管理和監控。
中國社科院法學研究所教授劉仁文介紹說:“政府還是要加大投入,要盡力建立社區機構,如果這些精神病人經過定期評估之后確確實實對社會、對社區沒有大的危害,那么可以放出來。如果家庭缺乏條件的話,則要加大社區的建設和投入。由社區組織有關人員和機構對他們進行適當的、開放式、非完全隔離開也不能完全放任不管,給予人性化的待遇。我國無論是在加強醫療機構的硬件或者軟件建設還是在強化社區的功能和建設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對此,無論是家庭還是社會都要多關心精神病患者,不要歧視他們,讓他們回歸到社會。親屬也一定要密切觀察,一旦出現異常就要及時就醫,堅持服藥。
?
?
相關鏈接:
北京超市持刀傷人男子曾患精神病 2歲男童尚未脫險?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