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7月24日電(記者李江濤)“北大對少數索要巨額獎學金的‘狀元’說不”的報道引起眾多網民關注,北京大學招辦負責人24日予以證實并表示,北大要從培養“人”而不是招收“分”的目標出發,超越目前部分高校盲目爭奪高分生源的惡性競爭。
這位負責人表示,在今年高考志愿填報咨詢階段,北大明確拒絕了少數向北大索要巨額獎學金、進行討價還價的“狀元”。北大要用實際行動切實堅守教育工作者的良知、責任和誠信,使教育回歸本質。
據介紹,今年北大調整了新生獎學金的等級和發放對象。全額獎學金5萬元,半額獎學金2.5萬元。新生獎學金將發放給真正有需求、家庭有困難、無法負擔大學學費和生活費的優秀學生。
這位負責人說,今年有許多考生憑借突出的高考成績可在全國各高校中任意選擇熱門專業,但他們并不隨波逐流,而是追隨自己的理想,甚至拒絕了其他高校開出的巨額現金獎勵、熱門專業任選、保送出國等優厚條件,依然選擇北大,有的人選擇的還是非熱門專業。在人生最重要的決策時刻,他們能夠堅守內心的信念,面對紛繁復雜的局面獨立理性做出判斷,沒有拿高考分數進行交換,這正是北大要招收培養的優秀學生。
據記者了解,近年來,向名校索要巨額獎學金的做法并不鮮見,高考分數已成為部分考生向名校討價還價的籌碼,一些名校陷入爭奪高分生源的惡性競爭。
北京一所名校的招辦主任告訴記者,近幾年,國內多數省份實行高考后出分填報志愿的政策。這雖然對考生有利,但在現有按計劃招生、按分數線錄取的規則下,無異于把高校招生變成了明碼標價的交易行為,“唯分是從”就是交易規則,高校拿名額、專業甚至獎學金尋求“買斷”高分考生,考分越高的考生越可以“漫天要價”“待價而沽”,看哪所高校出的條件高。為了爭奪高分學生,招生老師有時不得不喪失尊嚴、突破底線、不擇手段,“有些教授參加完一次招生后第二年就不愿參加,因為覺得內心很糾結,不愿再干那些違心、毫無尊嚴的事情。”
也有不少網民力挺“向北大索要巨額獎學金的考生”,他們認為,獎學金不過是一個可以讓考生做出綜合考量的參考因素,它本身并不包含任何道德性,考生因為獎學金而選擇或者不選擇一所高校,再正常不過,不該受到任何道德指責。同樣,高校拒絕了一個學生對獎學金的要求,也僅僅意味著獎學金這個競爭手段沒有發揮作用。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