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已經來臨,坐落在熱帶濱海地區的三亞,游泳一直是廣大中小學生和來三亞度假的游客一項抵抗酷暑的“法寶”,但近年來一系列游泳溺水事件敲響了安全警鐘。三亞海事部門在總結前幾年事故教訓的基礎上,認真分析三亞地區的海域特點,特別提醒廣大中小學生和游客:了解游泳常識,規避海中風險。
四大海域暗流漩渦成奪命殺手
據了解,7月17日下午,三亞一名海口的10歲女孩在亞龍灣海域游泳時溺水,經搶救無效死亡。
三亞海事部門介紹,近年來游泳溺亡事件屢有發生,據三亞海上搜救分中心統計,僅2012年一年就接到有關海上游泳溺水報警11起,共計17人遇險,其中5人死亡,4人失蹤,8人獲救;游泳事故發生數量占全年海上涉險數量的27.5%。2013年上半年發生游泳險情5起,7人遇險,占所有接警數量的31%。
三亞海事局指揮中心劉忠學主任告訴商報記者:“很多游客來到三亞就直奔大海,事先沒有了解海域情況和天氣情況,盲目下海是造成險情出現的最主要因素。”三亞的海水浴場主要分布在海棠灣、亞龍灣、大東海、三亞灣等熱門旅游海域,這些地方雖然看起來都是被湛藍的海水所覆蓋,但是水下的地形卻不盡相同。
據介紹,大東海海域由于特殊的地形,海底被沖刷得坑坑洼洼,有很多深坑、海溝和斜坡,而這些深坑和海溝容易導致海水聚集,從而形成暗流。“在大東海游泳要特別注意,有時候在一個地方的海水只有齊腰深,但是稍微挪幾步就會一下子淹到胸口的位置,特別容易發生危險。”
與大東海相比,三亞灣、亞龍灣、海棠灣的海域呈喇叭口形狀,海底地勢較為平坦,形成的暗流也較少。但每年4月到10月的臺風季節,由于風向變化,這些海域極易形成渦流,當渦流襲來的時候,海面風浪較大,容易將人擊昏,從而導致溺亡。
海上險情層出不窮游客難勸阻
大東海景區救生員告訴記者,大東海海灘長約1400米,像他這樣的救生員有80多個,雖然每天都有人在海灘上不間斷地巡查,還有專人坐在高處監視著海面,但是無奈游客太多,很難全面顧及到。最頭疼的就是一些游客一意孤行,有時候還要惡語相加,甚至動手動腳。
他告訴記者,一些游客不了解天氣和海況,無視海邊樹立的游泳警示牌,偏偏選在臺風過后、雷雨天或者太陽下山以后下海游泳,十分危險。特別是中小學生,身體發育尚未成熟,如果沒有大人陪伴,發生危險的可能性就更大。2012年8月11日晚上10時許,有兩個小孩在大東海下海玩水時被海浪卷走,一名臨高的牙醫為了救孩子失去了自己的生命。事故原因正是由于天黑浪大,海域暗流較多,小孩子違規下海游泳且家長疏于看管,最終導致悲劇發生。
據三亞海事局指揮中心主任劉忠學介紹,三亞海域發生游泳溺水事故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種:一是游泳時被海浪擊昏,然后被大浪裹挾;二是在大風大浪天氣或者夜晚等不適合游泳的時候下海游泳;三是對海域情況不了解,深陷險境而不自知。說到底,還是麻痹大意的思想在作祟。
?
?
?
相關鏈接:
盜賊跳湖欲擺脫民警 體力不支溺水被救起(圖)?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