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8日,湖北省武漢市區依舊高溫難耐,市民用各自的辦法應對這一年里最熱的日子。在漢江南岸,一名男子小車在江水中獨享晚餐。??
中新網7月30日電綜合報道,連日來,全國多地“熱情”難耐。中央氣象臺已連續多日發布高溫橙色預警。30日11時,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簽署重大氣象災害(高溫)Ⅱ級應急響應命令。這是中國氣象局今年首次啟動高溫應急響應。
據悉,按照《國家氣象災害應急預案》中的“氣象災害預警標準”,重大氣象災害(高溫)Ⅱ級應急響應,也是高溫應急響應的最高級別。國家氣象災害應急預案中的“氣象災害預警標準”指出,Ⅱ級預警(高溫):過去48小時2個及以上省(區、市)出現最高氣溫達37攝氏度,且有成片40攝氏度及以上高溫天氣,預計未來48小時上述地區仍將出現37攝氏度及以上高溫天氣。
未來高溫天氣仍將持續 部分城市可破歷史極值
近期,中國浙江杭州、新疆巴州等多個省份的42個市縣持續高溫創紀錄。未來晴熱高溫天氣還將持續,甚至有可能進一步升級。中央氣象臺預計,7月30日至8月8日,江淮、江南以及重慶等地仍將出現較大范圍日最高氣溫超過35℃的高溫天氣。其中江南部分地區持續高溫日數可達5-8天,部分城市可突破高溫歷史極值。
預計30日白天,河南北部、河北西南部、北京南部、湖北中南部、江淮、江南、廣東中北部、廣西東北部、貴州東部和北部、四川盆地東部和南部、南疆盆地和吐魯番盆地等地有35℃以上的高溫天氣;其中,江南中北部、重慶西部、南疆盆地等地的部分地區最高氣溫有37℃至39℃,浙江北部和東部、南疆盆地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最高氣溫可達40℃至41℃。中央氣象臺預計未來三天,高溫依舊,仍需防暑。
江蘇省氣象部門最新數據顯示,該省7月份多地高溫天數創50年最高記錄。上海26日出現的40.6℃,刷新了1873年有氣象記錄以來140年的高溫記錄,成為“史上最熱的一天”。長沙已經連續28天日最高氣溫超過35℃,打破了2003年的極端記錄。
受持續高溫影響,江蘇用電負荷連續攀升,7月已4次刷新歷史記錄。24日21時25分,江蘇全省用電最高負荷達到8029.5萬千瓦,其中電網統調最高負荷達到7618.3萬千瓦,比2012年最高記錄增長11%。
上海在遭遇40.6℃高溫天后,又連續2天出現38.1℃的高溫。當地氣象部門稱,這是今夏上海的第24個高溫日,預計8月初,上海可能再度出現39℃以上的極端高溫天氣。
在副熱帶高壓持續盤踞湖南的情況下,長沙已連續“暴熱”將近一個月,達到重度高溫熱害標準。據氣象專家預計,未來一段時間,長沙的晴熱高溫天氣還會進一步升級,從目前到8月5日最高氣溫可達39℃或以上。
各出對策應大“烤” 20多省份發放高溫津貼
面對持續高溫天氣,各地紛紛出臺相應政策,積極應對高溫“烤”驗。
據了解,全國共有20多個省份發放高溫津貼,江蘇、重慶等地采取措施以確保高溫天氣下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浙江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29日發出緊急通知,日最高氣溫達到40℃以上時,應停止當日室外露天作業。
北京、天津等地公交公司為司機們供應綠豆湯等防暑降溫飲品,浙江杭州調整高溫酷暑時段環衛工人工作時間,加強環衛機械化清掃和灑水頻次,以降低環衛工人的勞動強度,提供工間休息用房,安排一線環衛工人休息。
專家提醒,高溫持續橫行,江南等地用電量急劇增加,相關部門要注意做好電力供應和調度,貴州、湖南、浙江和重慶等地已出現不同程度的干旱,應加強水資源調度和管理,同時加強火源管理,做好城市和林區防火工作。
面對“史上最熱夏天”,民眾紛紛發揮創意,希望安度酷夏。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學生黃鳴陽選擇了技術含量頗高的降溫手段:用紗布、皮管和吊瓶組裝了一套空調扇。他的同學有的準備購買水泵制作循環水蒸汽降溫床墊,有的打算購買加濕器制作床頭搖臂空調扇。網友紛紛稱贊道:“炎熱的夏季將校園逼出了許多‘大神’。”
高溫天氣還催生了“蹭涼族”,他們往往出現在各大書店、商場等冷氣開放的公共場所,在扎堆“蹭涼”的同時,亦為商家帶來額外收入。
專家析高溫天氣特點 建議避免高溫時段活動
事實上,自7月以來,中國南方地區高溫天氣不斷發展、勢如猛虎,呈現出持續時間長、強度強的特點。
為什么高溫天氣如此兇悍囂張?中央氣象臺專家介紹,副熱帶高壓是制造高溫的“元兇”。當雨帶從長江中下游一帶北移到華北、東北地區之后,整個長江中下游地區就會受副高控制,導致持續性的晴熱天氣。
氣象專家建議,公眾盡量避免午后高溫時段的戶外活動,對老、弱、病、幼人群提供防暑降溫指導,并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戶外或者高溫條件下的作業人員應當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有關部門應注意防范因用電量過高,電線、變壓器等電力設備負載大而引發火災;媒體應加強防暑降溫保健知識的宣傳;各相關部門落實防暑降溫保障措施。(完)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