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蚌埠孫莊一間民房內,一名女隊員放棄午休整理調查材料。
“環保達人”們背著“家當”徒步行走在蚌埠至懷遠縣的路上。
在懷遠境內,一個污水口流出的水嚴重超標。
學生們在懷遠境內的渦河三橋下進行水質檢測。
學生們在對淮河邊的漁民進行走訪調查。
夜深人靜時,學生們圍聚在民房外的院子里,總結一天的調查情況。
涼席、水質測量儀、筆記本電腦、鍋碗瓢盆……背起重達20多斤的“家當”,來自全國26所高校的31名環保達人,在這個暑假組成“安徽綠色營”,從淮南出發,沿淮河徒步55公里到達蚌埠,一路探訪淮河流域的水質狀況。
8月1日早上5點半,疲憊的黃提太直接睡在安徽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的宿舍走廊上,隨行的14名男生也在走廊上睡成一排,這樣“席地而臥”的日子,已經是他們半個月來最平常的事。“力氣都耗光了,睡醒了再去洗澡、吃飯。”
就讀于合肥師范學院大一的黃提太,是學校環保協會的一員,為了在這個暑假“干點不一樣的事”,他通過環保論壇召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環保達人,提前3個月籌備本次淮河環保行。“也就是通過腳步來丈量淮河環境,邊調查各支流的水質狀況,邊鍛煉我們的意志力。”他介紹說,31人的隊伍中,除了安徽大學、安徽師范大學、安徽建筑大學等省內院校的環保協會成員外,蘭州大學、華南農業大學的同學也加入其中。“路線是籌備委員們提前選好的,5月份,我就騎著自行車從蚌埠到淮南走了一遍。”為了確保徒步的安全,黃提太和幾個帶隊組長可是提前下了不少“功夫”,選路線的同時,還要確保沿途有小商店和藥房。
7月31日下午3點半,環保隊從淮南上窯森林公園出發,沿著淮河抄小路徒步而行。“拿網絡上的段子來說,我們離烤肉就差撮孜然粉了。”來自安徽建筑大學的徐浩說,幾個男生的衣服擰出不少汗水,每隔兩小時,隊伍就要休息一次。“中間也有人想放棄,同伴們就互相加油打氣,鼓勵著走完全程。”
黃提太告訴記者,在徒步之前的半個月,整個隊伍已經對淮河的水質情況進行走訪調查。“特別是對一些工廠的排污口進行水質取樣、留證、測量PH值、對比實驗,并對周邊的漁民和居民身體情況進行調研。”白天走訪調查,中午自己煮面條、下餃子;到了晚上,所有人就打地鋪睡在低價租的一間民房內。“沒有電風扇,所以男生都打赤膊,經常會在半夜被熱醒好幾次。”
雖然累,但大家最歡樂的還是睡前的“分享會”。圍坐一圈,就著燈光,各組隊長開始總結一整天的“戰果”,哪里排污了、水質情況如何、居民意見大不大……每當抓到“猛料”,隊員們會自然地興奮起來。“具體的檢測結果,還要等上一段時間。”黃提太說道,對比實驗過后,隊伍還要對調查結果進行總結,等到開學時在學校展出。
“這么艱苦都走下來了,還有什么理由去恐懼將來。”通過腳步丈量環保,黃提太和隊友們最大的感觸正是如此。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