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蘭初級產業部3日宣布,新西蘭乳制品巨頭恒天然集團旗下部分產品可能含有肉毒桿菌毒素,受污染的產品在中國市場上已經流入了娃哈哈、上海市糖業煙酒集團以及多美滋公司。然而,這并非洋奶粉首次陷入食品安全事件,近年來,洋奶粉不合格的可謂不少。
2013年4月,國家質檢總局公布的進境食品、化妝品不合格信息中就涉及8400多噸奶粉,不合格奶粉來自新西蘭、澳大利亞、智利和韓國,不合格的項目包括銅含量、維生素B12、膽堿、維生素B6等含量不符合國家標準要求。
2013年1月,新西蘭第一產業部官員證實,在新西蘭出產的小部分牛奶和奶粉中(主要涉及恒天然的產品)檢測出雙氰胺(DCD)化學殘留物。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12年9月,恒天然在對牛奶進行抽檢時,就已經發現有少量牛奶和奶粉中含有少量雙氰胺化學殘留物,但恒天然當時并未向公眾公布此事。
2012年8月,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先后發現多款日本產的初生嬰兒奶粉碘含量不足,涉及品牌包括明治、和光堂和森永。奶粉碘含量不足可能影響嬰兒的甲狀腺功能,若甲狀腺功能顯著受影響,可能影響腦部發育。
2012年2月至11月,瑞士璽樂集團經銷商璽樂麗兒進出口(蘇州)有限公司除合法銷售璽樂集團生產、經報關報檢后獲得許可銷售進口天賦美素嬰幼兒奶粉外,還先后非法從南方購入未獲得進口食品衛生證書的璽樂集團針對歐洲市場生產的歐標嬰幼兒奶粉,并通過擦除原有標識、重新噴碼、私印外包裝盒等方式,將歐標嬰幼兒奶粉的批號篡改為已獲得進口食品衛生證書的天賦美素嬰幼兒奶粉批號后進行銷售。
2011年5月,韓國每日乳業部分產品被檢測出福爾馬林,原因是其使用了受污染的進口飼料。
2007年6月,日本明治FU高蛋白較大嬰兒配方奶粉因鋅含量不符合標準被判為不合格商品,被要求立即下架。
2006年2月,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宣布召回美贊臣生產的嬰幼兒人工配方奶粉,召回原因是該批產品中含有金屬顆粒。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指出,國外的乳品質量并非鐵板釘釘,消費者盲目迷信國外品牌的心態亟待改變該建立更為科學的消費觀,科學合理地選擇嬰幼兒食品。
?
?
相關鏈接:
不再迷信“洋奶粉”?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