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8月6日消息(記者 李云川 實習生喬建華)交通部和公安部實施的新《機動車駕駛培訓教學與考試大綱》(以下簡稱新《大綱》)對駕駛學員的培訓學時等提出了明確要求,本是為了保證駕駛學員權益,進一步做好機動車駕駛培訓與考試工作。然而記者連日來在對海口部分駕校、學員及有關人士采訪調查發(fā)現,駕校IC卡計時培訓卻出現學員不認可,實際操作不合情理等狀況。
刷卡計時不實際,代刷卡供需兩旺
準備在海口某駕校參加駕駛員科目二培訓的黎先生,被告知科目二考試需在IC計時培訓卡刷滿23個小時,然后由教練將刷卡計時記錄傳回駕校,駕校再傳給交管部門,經認定后再安排考試時間。“全市至少有17所駕校,按每所駕校輪流考試一天,這樣每月每所駕校最多只能安排兩天時間進行考試。”某駕校教練韋先生說。
8月3日,黎先生早上7時30分就乘坐某駕校車趕去訓練場,晚上6時30分返回,除去路途時間和中午休息時間,實際上眾學員參加培訓的時間只有6小時左右,而人數最多時有23名學員由同一名教練、開同一輛教練車練習,少時則只有三五名學員,這樣平均攤下來學員的訓練計時僅20分鐘至1個多小時不等。
有老學員告訴黎先生,新學員可以找教練幫忙代為刷卡計時,只是需要向教練交納二三百元不等的辛苦費。“早上7時30分至晚上9時30分,都可以刷卡計時。”黎先生解釋說。
記者向海口多所駕校的學員打聽,對方均承認駕校普遍存在教練代為學生刷卡計時的現象。“我一次卡都沒刷就培訓到已經參加了科目二考試,當初我們交納了5000元學費,其中就包括教練代為學員打卡的費用。”聶女士說,她的一位朋友已經領取了駕駛證,但對方也像她一樣是由教練代為刷卡計時。“如果教練不幫忙刷卡,學員沒有那么多時間去訓練場輪流刷卡計時。”黎先生說。
刷卡時間不夠無法考試,受損的是學員
同聶女士報名的駕校由學校統(tǒng)一收費不同的是,更多駕校則是由教練收取學員的費用后,再代為刷卡計時。“每天早上7時30分至晚上9時30分,都得去到教練車計時刷卡器上操作,每天每個學員的刷卡只能在4小時以內,如果到時沒有刷卡簽退,刷卡記錄就作廢,又得重新刷起。以前交管部門沒有規(guī)定刷卡計時練車,今年1月1日新《大綱》實施后才這樣規(guī)定。許多學員根本不愿意天天跑到訓練場刷卡,便糾纏著要找教練幫忙,實在讓人很為難。”海口某駕校教練韋先生說。
黎先生說,多名跟他一起在駕校培訓的學員,都在向教練打聽能否幫忙代刷卡的事情,教練表示最近一駕校教練收費代學員刷卡被開除,他們實在不敢再這樣做。“可許多學員科目三路面考試時,根本不可能刷夠20小時培訓時間,這樣就無法考試, 現在教練不敢代學員刷卡,受損的仍然是學員,但教練不應強行向學員收費和代刷卡。”韋先生說。
刷卡計時違規(guī)收費,起不到約束規(guī)范作用
已領取到駕照的馬女士說,學員的悟性不一樣,可現在海口駕校均是一次性收取培訓費后,負責學員通過考試領取駕駛證為止。刷卡計時對海口駕校和學員來說,并不能起到真正的約束和規(guī)范作用,反而為駕校違規(guī)收費創(chuàng)造了條件。
記者走訪了海口多家駕校,發(fā)現目前均沒有實行刷卡計時收費。有工作人員表示,新學員報名都不愿接受刷卡計時收費,駕校只能適應市場需求。
雖然許多學員都在想法找教練代為刷卡,可23歲的小燕對此無動于衷。小燕說,她在去年新《大綱》實施前就已報名參加了培訓,訓練的時間早已超過了新《大綱》規(guī)定時間的幾倍,因一直沒有通過科目二考試,現在仍和后來的學員一起參加培訓,但不需另交培訓費用,如果按時計費對她這樣的學員來說,付出的成本會高一些。
海經駕校多名學員均表示,他們科目二的培訓刷卡時間已達到了23小時,但他們現在每天仍然來到訓練場練車,主要是刷卡記時記錄傳遞到交管部門和安排考試還需要一段時間,在這期間他們只好呆在培訓場練車。
上位法無法改變,愿打愿挨執(zhí)法無可奈何
雖然刷卡計時是一種好的動機,但對于海口一些駕校和學員來說,這種措施因難以實際操作而流于形式,沒能實現真正維護和保護駕駛學員權利,規(guī)范機動車駕駛員培訓和考試的目的。熟悉交管工作的李先生表示,新《大綱》是公通部和公安部下文在全國統(tǒng)一實施的規(guī)定,比如公安部規(guī)定外地駕駛學員必須辦理暫住證等,同樣不合情理,可海口市乃至海南省交管部門作為下級機關,不可能改變上位法。“海口交管部門已經公布舉報電話,經舉報違規(guī)收費的駕校和學員一經查實將從嚴處理,可學員自己不舉報,等于自己縱容駕校和教練違規(guī)收費,執(zhí)法部門也無可奈何。”李先生說。
?
相關鏈接:
《駕校教練替學院打卡“練車”》追蹤?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