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憂思科學家聯盟網站8月5日刊載評論文章,文章由中國在海南島建造文昌航天中心的話題開始,分析了中國航天事業的定位、環境及近年航天文化的轉變。文章的作者顧克岡(Gregory Kulacki)博士是美國憂思科學家聯盟的全球安全項目的中國問題主管和資深專家。
顧克岡在文章中指出,明年中國海南的衛星發射中心就將建成。值得注意的是,該中心的建成,除了能夠支持發射新一代航天器以增強中國將更大型、更重型航天器送入軌道的能力以外,還標志著中國航天文化發生變化。
文章指出,中國現有的航天中心建造于更為強調防御的時代,當時,外太空被認為是“冷戰”最高級別的戰場。雖然仍有觀察家將太空作為大國競爭的一個戰場,但是中國航天專家們卻希望與其他國家增強合作與往來。中國快速發展的航天事業充滿了活力,太空多樣的民用、科學研究和商業用途會更進一步推動其航天事業的發展。盡管軍事競爭仍然重要,但是它再也不會是發展航天事業最重要的原因。
文章認為海南島是建造航天中心好地方。首先,低緯度地區比高緯度地區有優勢;其次,如果飛行器發射失敗,周圍的大片海域可以使墜落的飛行器造成的損失有所降低。在文昌市建衛星發射中心還將吸引游客,推動基礎設施建設,進而帶動當地經濟發展。未來文昌航天中心或將能夠與肯尼迪航天中心相媲美。
文章指出,中國的航天文化已經發生變化。中國航天文化在某些方面是美國肯尼迪時期航天文化的一種反映——有資金、有信心、有雄心,不僅希望為自己國家做出有意義的貢獻,還希望惠及世界其他地區尤其是在國際太空大家庭。
在顧克岡看來,美中兩國應在航天領域加強合作。他表示,希望美國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放下對中國航天事業的陳舊的看法,解除不得與中國新一代的航天學者進行合作的禁令,為他們提供受之無愧的機遇。
?
?
相關鏈接:
文昌航天城:改變中的生活[組圖]?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