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恒天然已經確認雅培即為“神秘公司”,但雅培方面依然沒有給出明確答案。到底誰在撒謊?引來公眾更多猜測。截至昨天中午12點,雅培在北京市場上只剩3罐產品未被召回。而召回量更大的多美滋也沒有公布最新進展。
關于召回:多美滋沒公布最新進展
記者昨日從雅培中國獲悉,截至昨日中午12點,在已售出的112箱涉事產品中,已經回收了87箱,還有25箱正在召回中,而目前北京市場上只有三罐涉事產品尚未召回。此前雅培發布的信息顯示,中國市場共有7181箱產品受到影響,其中的112箱賣出,其余7069箱已經被封存隔離。
截至昨日19時30分記者發稿時,涉及產品數量更大的多美滋也沒有公布最新召回進展。
關于神秘公司:雅培仍未明確回答
公眾一直好奇的神秘公司終于水落石出,多個消息來源證明,恒天然已經承認“不希望提到他們公司名字”的最后一家企業就是雅培。然而,截至記者發稿,雅培對此事沒有給出明確回答。
8月5日舉行的恒天然發布會上留了一個懸念,8家涉事企業中有一家企業要求隱藏姓名。8月6日凌晨,前一天還堅稱與此事無關的雅培發布召回信息,稱因涉及恒天然生產線問題,將“預防性召回”2個批次供應中國的喜康力奶粉。8月7日,恒天然中國相關負責人郝曉紅接受記者采訪時確認,雅培就是要求保密的那家企業。
記者昨日致電雅培進行確認,并未得到“是或不是”的明確回答。在雅培隨后發給記者的聲明中,同樣未對此事作出明確表態。雅培稱,在被卷入恒天然事件的過程中,雅培是逐漸從恒天然獲悉相關信息的,一旦獲悉,都是第一時間采取迅速而負責任的行動。雅培方面表示,8月2日,他們從恒天然獲得信息時,雅培供應中國市場的所有產品均未使用恒天然受污染批次的乳清蛋白粉,到了8月4日晚間,才得知兩個批次產品因生產線問題牽涉其中。8月5日開始進行召回。
記者查詢《食品安全法》看到,第53條規定國家建立食品召回制度。食品生產者發現其生產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應當立即停止生產,召回已經上市銷售的食品,通知相關生產經營者和消費者,并記錄召回和通知情況;第88條則規定了違反這一規定的處罰措施,“事故單位在發生食品安全事故后未進行處置、報告的,由有關主管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分工,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毀滅有關證據的,責令停產停業,并處二千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造成嚴重后果的,由原發證部門吊銷許可證。”
“站在消費者的角度,恒天然應該及時、有效地公開客戶信息和產品流轉情況,只有做到信息完全公開透明,才能保障所有消費者的利益。”中國奶業協會理事陳渝認為,雅培公司要求保密的行為不利于解決當前的“毒乳品”事件。乳業研究員則將此次雅培的問題歸結為品牌制造商對于加工企業監管缺失,“很多(奶粉)品牌商沒有很好的生產基地,就委托生產商幫助他們代工生產。這種代工生產最大的弊端就是缺乏品牌商對生產商的監管。由于國外的監管體系是非常發達的,所以對品牌商來說,不需要它對生產商的生產環境進行監管,因為它對生產商所在國的監管體系是非常信賴的。目前,國際上委托代理生產這種方式是非常發達的,也是普遍流行的。”
關于賠償:恒天然尚未確定方案
直到現在,包括問題的源頭恒天然在內,仍舊沒有哪一家涉事企業主動站出來說要賠償消費者。雖然多美滋、雅培等均表示,只要確認是問題批次奶粉,不需小票僅憑空桶也能退換貨,似乎比以往此類事件發生時退換貨條件寬松了許多,但仍有消費者對日后可能出現的潛在健康問題表示擔憂。“萬一半年后出現問題了,他們是不是就不管了?”消費者徐女士認為,既然生產者確實生產出了可能存在問題的奶粉,就應該站出來承擔責任。
這一觀點得到了知名消費維權律師邱寶昌的支持。他告訴記者,根據《食品安全法》的規定,事件發生后,企業不僅應該積極主動地召回,還要積極主動地賠償,因為確實銷售了不合格食品,廠家應當做好理賠工作,相關部門或組織應積極代表消費者和生產者、經營者進行協商談判,按照《食品安全法》要求10倍賠償金,可以用這些賠償建立消費者賠償基金。記者昨日查詢發現,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中,曾有奶粉廠家表示,對因食用問題批次奶粉造成身體疾患的消費者,將按照國家標準加倍賠償,8年內查出由此造成的疾患負責到底。
對于8家涉事企業來說,要賠償的只有消費者。但對于恒天然來說,賠償8家客戶面臨的境況更難。昨日,恒天然中國相關負責人郝曉紅對媒體表示,“我們會不惜一切代價召回問題產品,保障公眾安全。至于賠償問題正在和客戶協作,有消息會第一時間公布。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