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奶粉被下架。
“恒天然”首席執(zhí)行官西奧·史畢根斯被媒體包圍。
門頭溝區(qū)法院 付金
新聞背景
發(fā)生肉毒桿菌事故的新西蘭恒天然公司已將相關批次問題產品停售并納入召回程序,涉毒產品消費者權益該如何保護?中國進口商的經營損失該由誰來承擔?恒天然公司針對此事件將怎樣應對各方追責?
消費者可向銷售者或生產者主張權利
中國進口商以恒天然公司乳清蛋白粉為原材料之一,生產嬰幼兒配方奶粉或乳基酸性飲料,供貨給各家超市或商鋪,最終流向消費者。消費者所購買的奶粉或飲料等標的物的銷售者為超市或商鋪,生產者為多美滋等中國進口商,恒天然集團僅為原材料供應商,因此國內市場消費者只能向銷售者或生產者主張權利,而不能直接向恒天然公司索賠。雖然恒天然公司生產環(huán)節(jié)的失誤是造成此次安全事件的“元兇”,但對其追責的主體為中國進口商及新西蘭政府。
此事件中,受肉毒桿菌污染批次產品屬于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缺陷食品”,根據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及食品安全法相關規(guī)定,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時,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消費者或其他受害人因產品缺陷,造成人身、財產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也可以向生產者要求賠償。
海外代購消費者維權難度較大
結合此次事件,可將相關消費者分為三類。第一類是購買但尚未食用召回批次產品的消費者,第二類是購買并已自己食用的消費者,第三類是購買后供他人食用的消費者及商品的實際消費人。
對于上述三類中尚未感染的消費者,可以攜帶購物憑證及相關商品要求銷售商退貨。對于第二類中因食用涉毒產品感染的消費者,可找到知道食用該產品的證人,留存整理購物憑證、商品外包裝、剩余商品或銷售者證明一直購買食用該產品的證明、醫(yī)院診斷證明、病例手冊、醫(yī)療費及交通費票據、誤工損失證明等相關證據材料,通過協商或訴訟方式,向銷售商或生產商單獨或一并主張損失賠償。對于第三類因食用相關批次產品感染的實際消費人,僅能收集上述證據材料向生產商主張合法權益。
涉毒商品在國內市場銷售的,消費者可以在奶粉銷售地、食用地、被告所在地向銷售商或生產商單獨或一并提起訴訟,要求賠償。但通過網絡海外代購的消費者,維權之路則存在較大難度。一是難以第一時間快速了解相關召回產品的品牌和批次;二是海外市場問題產品的處理方式要比國內官方渠道購買的麻煩很多,主張權利程序成本較高;三是即使消費者選擇國內涉外訴訟,在域外法律適用及舉證責任上難度較大、風險并存。故針對網上跨國代購消費者權益保護仍需進一步完善。
能否主張懲罰性賠償
懲罰性賠償制度旨在懲罰遏制惡意產品侵權,維護保障公民合法權益,該制度普遍存在于各國法律制度中,據記載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18世紀的《漢謨拉比法典》。我國于2009年施行的食品安全法規(guī)定,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銷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生產者或者銷售者要求支付價款10倍的賠償金。由此可知,懲罰性賠償對生產者而言是嚴格責任,對銷售者要求存在主觀“明知”的過錯責任。
“恒天然”事件中,在各進口商公布具體召回產品批次前,各家超市等銷售者在銷售時,對染菌事實并不知曉,故其不應當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因此購買相關批次產品的消費者可以持購物憑證、產品外包裝等證據材料向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生產者要求支付價款10倍的賠償金。消費者可以通過銷售者與生產者取得聯系,協商解決相關賠償事宜,協商不成,在充分考慮訴訟成本與風險的基礎上,也可以選擇進入民事訴訟程序維權。此項懲罰性賠償金可與前述人身損害賠償一并主張。
進口商可預見損失或可追償
我國法律規(guī)定,屬于生產者責任的,銷售者賠償后,有權向生產者追償。生產者要承擔消費者賠償責任,召回相關批次產品經濟損失,以及銷售者自事件發(fā)生起至恢復經營期間同期銷售額利益損失,甚至企業(yè)商譽商標價值的減損等四大項損失。中國進口商的前三項經濟損失,系由恒天然公司履行進出口合同義務時的加害性給付導致的可預見性直接經濟損失,其應當承擔相關損失的賠償責任。當然,進口商索賠依據哪國法律還需看雙方合同中是否約定。
恒天然公司的法律責任
恒天然公司在對基粉定期檢測中發(fā)現肉毒桿菌污染事件后,除在進出口合同關系基礎上的民事賠償責任外,是否將受到新西蘭政府官方追責值得探討。2005年頒布的《澳大利亞新西蘭食品標準法典》詳細規(guī)定了各類食品產品標準及生產者、經營者責任,具有法律效力,凡不遵守有關食品標準的行為在澳大利亞均屬違法行為,在新西蘭則屬于犯罪行為。
其中第17條規(guī)定,企業(yè)應保證其內部生產或經營食品場所的環(huán)境衛(wèi)生,即食品企業(yè)對其企業(yè)內從事生產或經營的場所或設施應承擔嚴格管理責任。恒天然公司已承認此次污染事件的根源與管道清潔不徹底有關。新西蘭政府是否追究其行政或刑事法律責任還需拭目以待。
食品安全責任險
是否該納入強制保險范疇
產品責任保險的保險標的是產品生產和銷售過程中的財產責任。部分歐洲國家已將產品責任保險納入強制責任保險范疇,新西蘭法律僅將涉及國計民生的糧食、水果、蔬菜及養(yǎng)殖業(yè)納入強制保險范圍,而非全面覆蓋所有生產銷售企業(yè)。
恒天然公司是否投保產品責任保險尚未公開,但其是否投保與消費者維權并無關聯,并不影響消費者向銷售者或生產者直接主張權利,也不影響進口商海外維權,投保只是企業(yè)分擔損失的方式而已。在我國,強制責任保險僅為機動車第三者責任險,產品責任保險是企業(yè)保險險種之一,生產銷售企業(yè)可以自愿選擇投保。有專家學者呼吁將食品安全責任保險納入強制保險范疇,引入保險人第三方對企業(yè)生產銷售產品安全進行監(jiān)督,提高企業(yè)自律意識,保障消費者權益。
延伸閱讀
應鼓勵消費者
在國內市場購買食品
建議采用全球最為嚴格的奶制品安全標準,挽救消費者的消費信心。對于生產銷售企業(yè),規(guī)范進出廠食品檢驗標準及操作流程,嚴格把控進出廠產品安全,可以視情況選擇投保產品責任險,分擔風險。質檢、工商等部門應縮短抽查周期,擴大檢驗范圍。適當引導食品安全事件易發(fā)產品種類領先企業(yè)投保產品責任險,或以政府補貼的方式吸引投保人,逐漸探索食品安全責任險選擇性強制投保機制。特別是應該引導鼓勵消費者在國內市場官方商鋪購買食品,保留相關購物憑證,關注食品安全信息。一旦發(fā)生食品安全事件可請消費者協會幫助維權或支持集團訴訟,通過推選訴訟代表人,委托訴訟代理人統一維權,降低維權成本。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