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關于加快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下稱《意見》)已經公布。這是新一屆政府統出臺的又一重大經濟舉措。在此之前,國務院就船舶工業、節能環保產業以及小微企業發展等,陸續出臺了相關意見。
這一系列重大舉措密集而持續,可以說是成熟一個,推出一個,突出體現了新一屆政府施政“持續釋放”的特點。
在這些持續釋放的利好中,可以看到一條清晰的路線圖。這些政策的構成中,再次集中體現了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的統籌。《意見》的諸種新舉措,特別立足于激發經濟的內生動力;可以預計,當改革的紅利、發展的潛力、市場的活力有機結合起來之后,這些因素碰撞之后所產生的化學反應,將促進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由此可以看到,《意見》充分展現了新一屆政府的施政邏輯,維持了新一屆政府施政邏輯的一貫性。
信息消費與穩增長
經濟增長是比較熱門的話題。最近,中國遭遇百年來最嚴重的熱浪,但中國并未出現與夏季用電增加相伴的高峰期電力短缺,很多人士基于此認為,這是中國經濟放緩的重要跡象。當然,數據已經顯示,中國經濟已經企穩,并有望在未來幾個月繼續回升。
有關中國經濟增長趨勢的分歧,顯示了外界對于中國經濟的擔憂。應該說,7.5%是運行在中國經濟的下限區間內。即使如此,中國的經濟政策,也并沒有以短期刺激政策作為應對的手段,而是更多的采取了調結構、促改革的方式進行。信息消費新政非常明顯的體現了這一思路。
可以預期,《意見》的頒布,將大大增加人們對于中國經濟的信心。根據《意見》的規劃,到2015年,信息消費規模超過3.2萬億元,年均增長20%以上,帶動相關行業新增產出超過1.2萬億元,其中基于互聯網的新型信息消費規模達到2.4萬億元,年均增長30%以上。
基于此測算,若未來兩年中國GDP增長水平維持7.5%的增長水準,信息消費的增量部分規模將占到GDP增量部分規模的12%左右,每年為GDP增長貢獻大約1個百分點。這將在極大程度上夯實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基礎。
信息消費與調結構
按照新一屆政府的規劃,經濟發展主要是以轉變發展方式為主,大力推進結構調整。
擴大內需是最大的結構調整,也是前述穩增長的根本。在決策層關于擴大內需的決策部署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鼓勵和促進消費,更多的用消費來拉動經濟增長。
信息消費本身規模的迅速擴大,將促進中國需求結構的改變。一直以來,中國內需中,投資需求比重過大,并不利于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根據信息消費政策目標測算,僅信息消費這塊的規模,將在未來兩年在GDP的比重中提升至5%,一定程度上改善中國的內需結構。
更重要的是,信息消費新政,還將在更廣泛的范圍內,促進中國經濟的結構調整。目前,移動互聯網正在向生產、生活領域深度滲透,這個滲透過程,必將改造中國的傳統產業,成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引擎,并將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發展,在深層次上改變交通、減災、電信、能源、金融等基礎領域的面貌。
信息消費與促改革
《意見》特別體現了促改革的施政思路。李克強總理在兩會的記者招待會等場合,多次提出當前中國經濟轉型的關鍵階段,必須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釋放改革紅利。
具體在信息消費政策領域,可以看到很多推動改革的突破。在《意見》中,特別提出了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意見》提出,著力消除阻礙信息消費的各種行業性、地區性、經營性壁壘。在已取消部分行政審批項目的基礎上,年底前再取消或下放電信資費、計算機信息系統集成企業資質認定等一批行政審批事項和行政管理事項。
《意見》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寬帶網絡基礎設施建設,鼓勵民間資本以參股方式進入基礎電信運營市場等等利好。這些政策,都將增強信息消費發展的內生動力。
值得注意的是,信息消費本身有其特殊的效應。
信息是現實世界的映照。推動市政公用企事業單位、公共服務事業單位等機構開放信息資源,建立政府公共服務信息平臺等等,這些舉措不單單將提供一個新的市場機會,更重要的是,這將促使中國公共服務機構透明化,更加有助于公眾對于公共服務機構、政府部門的監督,這對于轉換政府職能,約束政府行為,推動政府改革等等方面,都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信息消費與惠民生
民生是經濟發展的根本,經濟發展的目的就是為了改善民生。我國很多民生事業相對落后,養老、教育、醫療等服務業發展,服務供給嚴重不足,還有巨大的改善空間。
信息消費新政對于這些領域服務水平的提升,將是一個巨大的推動。《意見》也明確提出提升民生領域信息服務水平。
教育方面,《意見》提出,推進優質教育信息資源共享,實施教育信息化“三通工程”,加快建設教育信息基礎設施和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醫療方面,《意見》提出,推進優質醫療資源共享,完善醫療管理和服務信息系統,等等;養老方面,《意見》提出,推進養老機構、社區、家政、醫療護理機構協同信息服務等等。《意見》還提出,加快社會保障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等等內容。這些 “信息惠民”工程措施的實施,必然會將中國民生服務領域的水平,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上去。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