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大冶6歲男童柯錦成在上學途中被人擄走,兇手將其殺害后用菜刀肢解,隨后用汽油焚尸。去年11月,被鑒定患有精神分裂癥的兇手張衛兵一審被判死緩,其上訴后,省高院撤銷一審判決,發回重審。昨日,黃石市中院公開開庭審理此案,張衛兵當庭否認自己患有精神病。
案情回顧:6歲男童被肢解焚尸
2011年11月11日下午,大冶市陳貴鎮劉家畈村柯友仕灣的柯家人相當焦急,原來他們家今年6歲剛上小學的柯錦成到了放學的時間仍沒有回來。在尋找無果后,柯家人當晚報了警。
公安機關在調查中發現,陳貴鎮劉家畈村張家衛灣37歲村民張衛兵行為反常,有重大嫌疑。
11月22日,民警在張衛兵家的臥室地面上發現大量疑似血跡,并在另一房間發現一個裝有汽油的塑料瓶和一個小鐵鍋,鍋內有已焚燒的尸骨遺骸。經DNA鑒定,遇害者正是失蹤多日的柯錦成。
當日下午,警方在大冶市靈鄉鎮一旅社內將張衛兵抓獲歸案,當場從其隨身物品中查出沾有血跡的菜刀和床單,經鑒定,上面的血跡均系死者柯錦成所有。
昨日的庭審上,檢方根據證據還原了案件事實:當天下午,柯錦成上學經過張衛兵家時,被張強行帶至其臥室,然后將其殺害。當晚7時許,張衛兵到靈鄉鎮加油站購買了30元的汽油,為便于轉移尸體,他先用菜刀將尸體肢解,然后放至鐵鍋內用汽油焚燒,作案后鎖門逃離現場。
庭審之爭:到底有無刑事責任能力
面對法庭的訊問,張衛兵往往答非所問。他說,他對起訴書指控的犯罪事實沒有意見,他不認識柯錦成,之所以帶菜刀,是因為有帶刀的習慣,但菜刀上的血跡他說不清楚。對于購買汽油一事,他也予以否認。當檢方向他出示證物時,他竟否認菜刀是他的。
另外,張還否認自己患有精神病,并稱黃石精神病院曾兩次把他“抓”進去了。證據顯示,2010年6月,黃石市精神病院就曾收治過張衛兵。
兩份不同的精神鑒定意見,使張衛兵到底有無刑事責任能力成為庭審的焦點。
省人民醫院精神病研究所的鑒定意見是:張衛兵患有精神分裂癥,但具備完全刑事責任能力;而武漢市精神病院的鑒定意見是:張衛兵患有精神分裂癥,但屬限制刑事責任能力人。
張衛兵的辯護律師首先指出,張衛兵作案時動機不明,與死者不認識,而且年齡相差30多歲,與死者父母也不認識,無任何糾葛,不為財也不為報復;另外,張在作案后未掩蓋犯罪現場,這種行為也不合常理。這些都說明張殺人是因為其精神有問題。
檢方反駁說,張故意殺人致人死亡的犯罪后果客觀存在,至于其如何犯罪及作案動機是否明確,均不影響案件定性。之所以采用省人民醫院的鑒定意見,是因該鑒定更全面,分析更合理。
家屬悲憤:毆打兇手13歲的兒子
昨日庭審過程中,柯錦成的家屬兩次欲沖上去打張衛兵,被法警攔住。雖然事情過去近兩年,但柯錦成的家人還是難抑悲傷,庭審中,他們一直在哭泣。
據張的律師介紹,案發后,鎮政府救助了死者家屬11萬元,張家也賠償了2萬元。但柯錦成的爺爺說,他們要的不是賠償,而是要求法院判兇手死刑。
據了解,張衛兵原是劉家畈鐵礦的一名工人,下崗后,每月的生活來源就是360元的生活補助。張衛兵曾娶了一個四川老婆,因不堪張衛兵的家暴,留下當時一歲多的兒子離家出走。昨日,張衛兵13歲的兒子小成(化名)也來到了法院。
由于未成年,小成不能進入法庭旁聽。令人意外的是,小成的到來激起了死者家屬的憤怒,他在庭外被柯家家屬痛打了一頓。庭審結束時,記者在法院側門見到了不斷啜泣的小成,他的手臂和脖子上有被打過的紅印子。此時,柯錦成的媽媽突然沖了過來,欲再次打小成,被小成的伯父擋住。
面對記者的問話,小成默不作聲。張衛兵的二姐說,自從他爸爸出事后,小成就變得沉默了,什么話也不說。
此案未當庭宣判。
專家建議:將精神病康復納入社區康復服務
記者梳理發現,精神病人行兇案在黃石時有發生。
2011年5月5日下午6時許,黃石廣場路小學9歲學生紀大富被智力殘疾人員魯友文以上網為由騙至團城山公園,后被毆打致死。
2012年5月17日上午,大冶市靈鄉鎮35歲精神病男子在鐵礦新村西路揮磚將73歲的萬爹爹砸死。
2013年8月12日上午,開發區花湖大道34號一位中年女子因精神病發作,在家持水果刀向其丈夫揮舞,民警接警后趕到現場將其制服。
黃石九曲橋心理工作室心理咨詢師郭汛林說,由于精神病人本身就是弱勢群體,在他們產生攻擊行動時,一般會選擇比自己更弱勢的老人或小孩下手,以達到宣泄的目的。
早在2011年,黃石市市公安局治安戶政支隊有關負責人就建議,要解決精神病人肇事肇禍問題,首先要解決精神病防治在資金上的“瓶頸”問題;其次,要將精神病康復納入社區康復服務。
湖北鳴伸律師事務所葉楨律師認為,最重要的還是要明確精神病人的監護人(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職責,讓他們真正擔起監護責任。楚天時報訊 記者賴家琦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