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稱“三亞中院4000萬裝修出危樓將被棄”不實
《焦點訪談》 【真相調查】裝修裝成了“危樓”?
一段時間以來,網絡上關于三亞市中級人民法院辦公樓的傳聞很多。主要內容是說:三亞中院辦公樓,裝修預算1800萬,可最終花了4000萬元;而且是越裝毛病越多,最后居然成了危樓不能使用,法院只好另外再蓋新樓。有人說:這就是敗家子。那么事實究竟如何呢?記者前往三亞進行實地調查。
三亞市中級人民法院的辦公樓坐落在三亞市的金雞嶺路,這座布滿了腳手架的辦公樓,樓層高為12層,目前并沒有施工的跡象。記者進入樓內,發現三亞中院的立案大廳還在這座樓里,目前因為工程原因,其他辦公和審判場所已經另外租房。據了解,三亞中院辦公樓1996年正式投入使用,那么,用了僅僅十幾年的辦公樓為什么要裝修改建呢?
記者看到,原來三亞中院的當事人出入通道,法官出庭也要走這條唯一的通道。在2010年實行的人民法院法庭建設標準第34條規定,人民法院審判法庭建筑應分別設置法官專用通道、被羈押人專用通道和其他人員的公用通道,保證各類人員各行其道,互不干擾。重新裝修的原因之一就是為了讓雙方當事人和法官通道隔離開。在還沒有完工的這邊,記者看到了未來的當事人通道和法官通道將分別處于不同的樓層,這樣就符合了建設標準。
重新裝修沒問題,但是網絡質疑的是,有沒有加裝過重的鋼結構和使用了過多的大理石使得大樓成了危樓呢?記者在大樓外面也看到了很多紅色、黃色的鋼結構還有外墻上的大理石材,那么,是不是這些讓辦公樓成了危樓呢?對此,三亞中院予以否認。為了進一步了解情況,記者找到了施工方。
記者從施工方了解到,樓外面看到的那些看上去很多的鋼結構大部分都是起到腳手架的作用,除了部分需要留作支撐,其他大部分在裝修完成之后是要拆掉的,并不是為了漂亮加裝的。內部通道改造拆掉了一些承重墻,增加一些鋼結構來保證主體結構的穩定,這在舊樓改造中并不罕見。那么,會不會是加裝了太多的大理石呢?記者在現場看到,12層的辦公大樓現在外立面裝修加裝的大理石僅僅是在下面幾層進行了部分施工。其實無論是加裝鋼結構還是大理石,關鍵是有沒有把樓壓歪了以至于成了危樓?據了解,當地住建部門對此有過檢測,于是記者又找到當地建筑工程質量的主管部門。
三亞市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站副站長華益表示,這棟樓不是危樓。記者采訪時也發現,三亞中院和施工方的工作人員一直在樓內辦公和施工,并不是網絡上所說的被裝修成了危樓。既然不是危樓,為什么2011年要停工呢?
原來,停工是因為第二次預算市財政沒批,沒錢了。而網絡質疑的第二點,恰恰就是方案一變再變,預算從1800萬元漲到了4000萬元,是原來的兩倍多,監管形同虛設。那么是不是存在這樣的情況呢?
在三亞中院提供的三亞市發改委的預算審批材料上記者看到,三亞中院辦公樓改擴建工程的四個工程預算經三亞市財政部門評審核定共計2699萬元,第一筆預算已經通過當地有關部門審批。之后,三亞中院第二次又追加了預算。
三亞市中級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黃學文表示,第二次申報是4100多萬,比第一次增加了1400萬元。那么,為什么要追加這么多錢呢?黃學文表示,工程的一些漏算包括消防及法庭網絡建設等費用。
記者從當地發改委了解到,目前,第二筆追加預算還沒有批準,按照國家最新發布的《關于黨政機關停止新建樓堂館所和清理辦公用房的通知》,雖然這座樓不屬于新建項目,但是裝修也必須嚴格按照規定執行。
通過調查,三亞中院辦公樓被裝修成危樓即將被廢棄的說法,并不準確,但這起事件暴露出的社會問題,卻并不簡單。從更大范圍看,樓堂館所建設中暴露出的“奢靡之風、享樂主義”其實不少,背離群眾路線的現象的確存在。群眾有怨氣、不滿意、要表達,恰好遇到這件事,或有意、或無意,整個事件就被迅速放大了。當然,這里面的誤解需要澄清,真相需要還原;但是這背后反映出來的群眾的關注和期盼,值得重視。只有堅決剎住四風,確保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才能得民心、順民意,才能消除誤解、眾志成城,也才能讓別有用心的人,沒有空子可鉆。
?
相關鏈接:
三亞中院4000萬裝出“危樓” 責任追究仍無結果?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