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向記者展示通知書內夾帶的手機卡。朱華 唐文英 攝影報道
大學通知書內夾3張手機卡
運營商爭搶校園新生,學校回應未與運營商合作,學生擔心個人信息被泄露
“等了一個多月,錄取通知書終于到了!”接到郵政的收件電話,被長沙理工大學錄取的李靜興奮地跑下樓領取通知書。“信封好厚,打開一看,除了通知書還有好幾張手機卡和一堆宣傳資料。”仔細研究后,李靜發現里面夾著的有移動、聯通、電信三張手機卡,而且這3張手機卡都寫有她名字。記者調查發現,開學在即,在大學新生收到通知書的同時,幾乎都夾帶收到了這樣的“大禮包”。各大運營商們為了搶占新生市場,可謂費盡心思,手段層出不窮。
學校:未與任何運營商合作
“除了錄取通知書和銀行卡,我還收到移動和聯通電話卡各一張,現在我都糾結該用哪張了。兩個都說學校有98%的人用他們的卡,難不成大學里面人人都用兩張卡?”近日,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2013級新生鄭敏怡在微博上抱怨著。
李靜告訴記者,業務宣傳資料上顯示移動和聯通卡內均存有30元的話費,贈送200M上網流量和50條短信,而電信卡上則存有50元話費。
“昨天接到自稱是學校招生辦的電話,稱在錄取通知書信封里的電信天翼校園一卡通手機卡,因很多同學及家長反映不好用,又新給寄來一張手機卡,哪家通信公司的沒聽清,說卡里已經預存了一些錢,讓查收,并補交相應款。”已經被長沙理工大學錄取的網友“雪狼”爆料。
對于這一爆料,長沙理工大學招生辦公室發出公告稱:學校并未與該運營商有任何形式的合作,新生入學報到要求以學校郵寄的錄取通知書為準,學校的信息發布均通過學校網站和本科招生信息網。
學生:方便但不見得實用
送卡、送話費還送優惠,新生們仿佛撿了大便宜,但這樣的電話卡真的好用嗎?據不少用過的同學反映,這樣的手機卡雖然省去辦卡的麻煩,但并不適合每個人。
“資料上明明寫著電話卡里有30元的話費,但我打了一個電話,就只剩8元了。一查話費才知道其實卡里就10元錢。”說起郵寄過來的電話卡,李靜怨聲連連,“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這樣的卡我是不用了,等開學了再去學校買吧!”
“大一用郵寄過來的動感地帶卡,幾乎不打長途,每個月話費也得60元以上,幾個月后不得不重新換卡。”如今就讀于長沙學院的大二學生李亞平也有體會,她說,動感地帶卡有一個15元的必選套餐,包括彩鈴、來電提醒、3元彩鈴盒等業務。“如果你還想辦個5元錢的來電顯示,10元錢的流量包,不打電話每個月的固定消費就有30元了,這樣的卡學生真心用不起。”李亞平說。
政策 :通知書帶手機卡屬違規
“運營商的良性競爭會使資費降低,有利于我們消費者,但也不希望通過排擠對手,在校園造成壟斷,這樣對于運營商的發展也不好。”多名大學生表示。
其實2011年,國家工信部就下發了文件,明確規定了校園電信業務市場“不能排擠競爭對手”、“不能未經用戶同意、在錄取通知書中夾寄移動電話用戶身份識別卡、業務宣傳資料等”。然而記者調查發現,現實卻與此相反。
郵寄電話卡給新生更多地發生被外省高校錄取的考生身上,由現實卻于異地辦卡不方便,還是有不少新生表示會用這種電話卡。“到了學校在家用的電話卡就不能用了,學校真貼心,省得到時候還得去辦卡。”即將來長沙讀書的河北考生張宇新說。可見,這種先入為主的營銷方式還是能搶占到眾多客源,難怪運營商們樂此不疲相反。
“我們收到的手機卡上都寫上了我們的名字,這說明我們的個人信息已經被泄露了,這是不是也算侵權?”拿到手機卡的大學新生還有另一重擔憂,“為什么這樣的現象會屢禁不止?相關部門是不是能有更好的方法來引導市場競爭,讓我們新生入學更方便快捷、更加安全放心?”(記者朱華 實習生 唐文英)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