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田野里,稻浪翻騰,果樹滿坡,美在這里跳舞!山林里,白鷺、八哥、花雀翩翩起舞,美在這里歌唱!村道邊,低矮的瓦屋變成幢幢別墅,農民的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美在這里變魔術!這就是海南的美麗鄉村,空氣清新,靚麗整潔,生活豐裕,文明和諧,而繪出這種美麗的畫筆,就是省委省政府對“三農”工作的真情投入、真招實招。省委六屆四次全會提出開展“我為農民增收辦實事”實踐活動,惠農、支農、強農的春潮正在瓊州大地涌動,成為美麗鄉村建設的澎湃動力。
       
     您當前的位置 : 海南新聞>

    生態文明村建設與鄉村旅游結合 白沙模式引關注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時間:2013-08-20 12:50

      有一種美麗,屬于海南這片綠色的大地!

      田野里,稻浪翻騰,果樹滿坡,美在這里跳舞!山林里,白鷺、八哥、花雀翩翩起舞,美在這里歌唱!村道邊,低矮的瓦屋變成幢幢別墅,農民的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美在這里變魔術!這就是海南的美麗鄉村,空氣清新,靚麗整潔,生活豐裕,文明和諧,而繪出這種美麗的畫筆,就是省委省政府對“三農”工作的真情投入、真招實招。省委六屆四次全會提出開展“我為農民增收辦實事”實踐活動,惠農、支農、強農的春潮正在瓊州大地涌動,成為美麗鄉村建設的澎湃動力。

      為了充分反映海南美麗鄉村建設的成果,推動鄉村旅游的開發,海南日報與光明日報海南記者站今起聯合推出“發現鄉村之美”系列報道。

      我們的記者將弘揚“走轉改”精神,深入基層,以一篇篇情感真摯、語言清新的美文,展示海南鄉村田園風光背后的“生態之美”、“發展之美”、“和諧之美”、“人文之美”,為書寫美麗中國海南篇章貢獻新聞力量。敬請讀者關注。

      生態文明村建設與鄉村旅游相結合的“白沙模式”引人關注

      發現之美

      在白沙,你可以感知熱帶雨林的呼吸,觸碰珍稀的野生動物,還可以領略隕石坑的神奇壯觀,品嘗雷公筍的酸脆鮮美。蜚聲國內外的白沙綠茶,煙波浩渺的松濤水庫,獨具特色的白沙小吃……這里,像極了一幅濃淡相宜的山水畫——未經雕琢卻渾然天成,讓來到這里的人猶如置身畫中,樂不思蜀。

      在白沙,還有一道景觀是你不得不醉心其中的,那就是正在蓬勃發展中的村村寨寨。

      模式

      從白沙黎族自治縣縣城到元門鄉羅帥村。行至半山腰,可見群山環抱之中,數十棟統一規劃的別墅鑲嵌其中。

      灰藍色的琉璃屋頂、淺黃色的外墻,與家家戶戶門口掛的大紅燈籠和木制對聯搭配在一起——羅帥村透著一股典雅的喜慶。每家的對聯內容不盡相同,但都有一樣的橫批:和勤信誠——想必這4個字大抵就是羅帥村的性格吧。

      很難想象,3年前,這個位于鸚哥嶺腳下的黎族村莊,52戶村民都還住在低矮的瓦房里,過著清貧的農家生活。

      2010年,白沙引入海南天涯驛站旅游項目的開發,開始對生態文明村建設與鄉村旅游相結合的嘗試性探索。羅帥村的整村改造于同年8月開工。每戶由政府扶持約2萬元的建筑材料,公司扶持5萬元,不足部分由村民自行解決,也可向銀行貸款。村莊的其他旅游配套設施,也由公司投資建設。

      一年后,羅帥村的村民全部住進了現代化的別墅,羅帥天涯驛站也開始營業。驛站集農家樂、生態觀光、民俗風情、休閑度假、房車營地、自駕車驛站于一體。工作人員小任介紹說,羅帥村目前用于接待的只有45個房間,包括15間村民的客房。新酒店正在建設中,預計今年8月建成之后,將增加32間客房。雖然接待能力有限,但天涯驛站的規模不會盲目擴張——為的就是保持最純粹的生態環境和人文環境。

      村支書王海文介紹說,隨著天涯驛站項目的實施,村民的收入逐漸多元化。目前,已經有20余名村民成了天涯驛站的員工,主要做保安、保潔、餐廳服務等工作,每個月有1000多元的收入。有閑置房間的村民可以把房間租給游客,收取每晚l00元的房租。有客人過來的時候村民還可以為他們做導游,也有一定的收入。

      與羅帥村一樣,細水鄉老周三村也在與公司的合作中謀求自身的發展。并且,它把“背靠大樹好乘涼”這句話做到了極致。

      老周三村地理位置特殊,三面環水。作為白沙惟一目前還沒有通公路的黎族村莊,這里與外界聯系的通道只有水路

      海南頤和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作為村莊改造的投資方,與當地農戶合作,采取“政府+企業+金融+農戶”的模式推進老周三村整村改造。所有建設項目都將以黎族特色為主要風格,以妥善安置村民生活為首要目標。目前,這里的民房建設已經基本完工,正在進行配套設施的完善。

      在村口,我看到了老周三村的發展規劃。這里將分為自然風景游覽區、休閑度假區、綜合服務區等功能區,包括自行車營地、登山棧道、山頂觀景臺、演繹廣場、旅游接待中心、民族風情街等景點。通往縣城的公路正在規劃之中,也許老周三村沒有公路的歷史很快就會終結。

      “2012年,白沙在全縣40個村莊試點美麗鄉村建設,目前已有38個村完成主體工程建設,初具規模。在這一過程中,堅持政府主導、企業參與、金融支持、依靠群眾的總體思路,不僅要從項目建設角度拉動地方經濟,更要通過發展鄉村旅游實現長效的進步。2013年,白沙將繼續打造31個美麗鄉村。”縣民宗委主任符榮海告訴我。

      在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的藍圖鋪展開來之時,“綠色崛起”成為了這個島嶼省份結合自身實際而做出的發展路徑選擇。而以政府、公司、村民于進退間求共贏為基礎的美麗鄉村建設“白沙模式”,也因此更具現實意義。

      期待

      與其他位置優越、資源豐富的村莊比起來,那堂村顯得有些“無奈”。因為沒有公司投資,這里的“美麗鄉村”建設主要依靠政府投資和村民自行籌資。全村46戶村民中有40戶參與了此次民房改造,每戶可獲得政府的各類補貼近4萬元。

      2010年,那堂村進行茅草房改造,作為駐村聯系人,符榮海在村里一待就是3個月。當時通往那堂村的路還沒有修好,居住條件很差。因為交通不便利,建筑材料連運進來都成問題。他每天從早到晚和村民待在一起,卸材料、和水泥、砌磚壘墻、搭梁上板……“辛苦著實辛苦,但看著一棟棟新房建起來,想想村民再也不用一遇到臺風就得把房子東補西補,值了!”

      如今,路修好了,村里還蓋起了樓房,符榮海心里的感慨我也能體會一二。

      記者在那堂村見到符大姐的時候,她正和幾個村民在家門口聊天。因為家里收入不高,又要負擔3個孩子念書,符大姐家沒有參加此次民房改造工程。“要是我家也能獲得補助就好了,起碼可以把房子整修一下啊!”按規定,只有依照規劃拆掉原有瓦房,統一改建樓房才能獲得政府的補助,符大姐的要求因為有了規定的限制顯然無法實現。這也是那堂村其余5戶沒有參加民房改造的人家最為遺憾的事情——與那些家中殷實的村民比起來,補助對于他們的實際意義顯然要大得多。

      與村里其他正在建設中的新房和村民臨時搭的棚屋相比,村口的一棟小樓格外惹人注目,尤其是停在門口的那輛嶄新的大眾邁騰車,使記者迫切想知道這戶人家的情況。

      今年41歲的符克堅,算是那堂村勤勞致富的模范了。他家這棟房子,一共120平方米,早在2004.年就蓋好了,當時只花了5萬元。雖然沒能參與到“美麗鄉村”的改造中,但符克堅對于自己早些年就把房子蓋好還是很慶幸。“現在蓋一棟這樣的房子要十幾萬了,我家蓋得早,劃算得很呢!”

      見到記者的時候,他和妻子剛剛收膠回來。1995年,他就開始種橡膠,共有近4000株。現在開割的1000多株在膠價最高的時候可以帶來近10萬元的收入。除了橡膠,他還種甘蔗、南藥,1000余株黃花梨正在育種……

      符克堅家的車是去年買的,算下來不到20萬元。他買車的目的很簡單:為了送孩子上學方便。他在縣城買了一套樓房,就在兒子讀的中學對面,為的也是可以隨時照顧孩子——因為自己讀書少,符克堅最大的希望就是孩子能好好念書。

      一路同行的白沙副縣長符健友告訴記者,2011年11月,縣委、縣政府提出在白沙全面建設美麗鄉村的計劃,力爭用五年時間,讓一半以上的農村得到高水平的改造,并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鄉村旅游產業,使白沙盡快融入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的大格局,使農民居住條件得到改善,收入得到增加,實現可持續發展…… (原載《中國民族》雜志,本報有刪減)

    ?

    ?

    ?

    相關鏈接

    白沙引進7名醫療衛生人才 主任醫師年薪18萬元
    白沙為20多個特色旅游景點制作指示牌
    封山育林23年 海南白沙縣89萬畝茅草山變森林[圖]
    海口白沙門污水處理廠將升級 水質可達國家一級B
    海南隆重舉行白沙起義70周年紀念大會
    白沙起義中的漢族人王太信 ——老干部王學萍深情回憶父親
    "找紅軍是我們唯一的出路":白沙起義推動了海南解放進程
    白沙起義紅色回眸:起義狂飆卷白沙

    ?

    相關鏈接:
    白沙起義紅色回眸:起義狂飆卷白沙
    "找紅軍是我們唯一的出路":白沙起義推動了海南解放進程
    白沙起義中的漢族人王太信 ——老干部王學萍深情回憶父親
    海南隆重舉行白沙起義70周年紀念大會
    海口白沙門污水處理廠將升級 水質可達國家一級B
    封山育林23年 海南白沙縣89萬畝茅草山變森林[圖]
    白沙引進7名醫療衛生人才 主任醫師年薪18萬元
    [來源:海南日報] [作者:吳迪] [編輯:馮丹霞]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m.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