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放棄優越的生活條件,投入到新農村建設中。她,做事從百姓利益出發,能干事,干實事。她,遇到困難不輕言放棄,不計較個人得失。她就是定安縣龍河鎮天池村(原天群村)的村支書張譯尹,一個瘦弱的80后女生。
2010年8月,26歲的張譯尹來到定安縣龍河鎮天池村,剛大學畢業一年的小姑娘成了全村1000多人的“管家”,也是天池村第一任女支書。3年時間里,張譯尹從大學生村官成長為黨支部書記,出了名的“問題村”也變成了“全省平安和諧村”。日前,張譯尹成為海南唯一一位入圍中央電視臺《尋找最美“村官”》的候選人。
張譯尹
申請走基層
“我出生在農村,對農村非常有感情”
8月22日,記者慕名來到定安縣龍河鎮天池村,見到了已有8個月身孕的張譯尹。眼前的她扎著馬尾辮,顯得很精神。坐在樹蔭下聊天時,她身邊的手機一直響個不停,村里的大事小事接踵而至。
提及為何不留在城市而選擇了農村,張譯尹說,“我出生在農村,對農村非常有感情。這里的百姓需要我,農村的工作需要人來做。”
記者了解到,張譯尹出生在海口市瓊山區甲子鎮的一個小村莊,和其他的農村娃一樣,她原本一直想走出農村,干出一番事業。2009年7月,張譯尹從海南師范大學應用心理學專業畢業后,經招考進入龍河鎮社會事務服務中心工作。2010年4月,她主動向龍河鎮的許聲耀書記申請走基層。“群眾如果接受你,你就下去學習。”許書記這樣告訴張譯尹。
第一次進村
“雖然感覺壓力很大,但是沒有絕望”
張譯尹回憶,她第一次來到天池村時,走的是坎坷不平的石頭路。當時的天池村是出了名的“問題村”,不但社會治安差,而且經濟基礎薄弱,黨支部的工作都難以開展,更別提帶領群眾改善生產生活條件。但是張譯尹沒有退縮,“我就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吧,抱著這個心態來天池村做工作。雖然感覺壓力很大,但是并沒有絕望。”張譯尹說,她背后有龍河鎮黨委和政府做堅強的后盾,還有村委會其他干部的大力支持,她下定決心,要把天池村的工作提高上去,絕對不能拖龍河鎮的后腿。
開挖排洪溝
她辦成村里數十年來沒辦成的事
2010年10月,張譯尹剛上任2個月就迎來大挑戰。由于強降雨的重創,天池村90多戶村民被大水圍困。年近8旬的村民陳將信和老伴被困家中,水漫到了胸膛。
“救人要緊,當時我只有這一個念頭。”張譯尹說,她沖進陳將信的家,背起了70多歲的阿婆。看到她奮不顧身地救人,村民們深受鼓舞,開始組織自救。
“打那時候起,我們都被她的勇氣和真心打動了。”龍河鎮一小學退休老校長陳朝慶說,張譯尹不僅帶頭救人,還組織村民開挖排洪溝。經過20多個小時,他們終于挖出了3條長達300多米的排洪溝,洪水都被排了出去。
“一個小姑娘,辦成了我們數十年來沒辦成的事,真厲害!”老支書陳綿淦說,自從有了排洪溝,村里再沒有遭受過內澇之害,村民們都對張譯尹刮目相看。
捐款修村路
不計較個人得失,叩開村民的心門
天池村地處火山巖地區,地表土層很薄。張譯尹剛到天池村工作時,村路都是用石頭鋪的,崎嶇不平,即使穿平底鞋走路腳掌都會很疼。“要想富,先修路。”說干就干,張譯尹開始籌資修路。沒想到,卻出現了1.5萬元的資金缺口。
“她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叩開了我們村民的心門。”提起修路一事,今年79歲的陳朝慶老人激動地說。張譯尹帶頭捐款修路,當時她每月工資才1000元左右,卻掏出了2500元。在張譯尹的帶動下,村民們紛紛開始捐款。陳朝慶老人第一個讓出了自家30米長、5米寬的土地。就這樣,天池村建起了第一條水泥村道。之后,張譯尹又組織村民修建了3公里長的入村路兩邊路階,同時把村里五片區的主道進行規劃并用水泥硬化。如今,村里大小巷村總長約8公里,水泥硬化覆蓋率達到70%以上。
2010年12月,張譯尹作為抗洪救災先進個人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表彰。2012年5月,張譯尹作為海南省的代表,參加了在北京召開的“五四”運動90周年紀念大會。2012年6月,她被評為海南省優秀共產黨員。
發展鄉村游
游客絡繹不絕,當地群眾收入提高
近年來,定安縣著力打造“百里百村”鄉村游,天池村是龍河鎮文明生態村建設示范點之一。該村村容村貌原本雜亂不堪,張譯尹抓住縣委提出的“強鎮優村”和“百里百村”發展戰略的契機,積極開展文明生態建設。她從本村實際情況出發,因地制宜,充分調動村民和外出人員的積極性,多渠道籌集資金,同時動員村民投勞投工,保證了建設工作的順利開展。
在她的大力爭取和縣鎮兩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天池村已經完成入村大門、村主路水泥3公里硬化及草坪路階、村東片區主道支道1000米硬化、連接中西南片區的村中心路和環池路的建設及北片區的主道、文化廣場的初步平整,清淤工程也已完成。投入40萬元的文化廣場、投資200萬元的天池驛站和8間天池客棧相繼投入使用。天池村利用資源優勢發展鄉村游的策略成效凸顯,節假日前來天池村旅游的省內外游客絡繹不絕,當地群眾的收入明顯提高。
帶村民致富
“問題村”成了“全省平安和諧村”
張譯尹剛到天池村的時候,村里只有三四家發展小規模林下養殖,每家也就兩三百只禽畜。在張譯尹的帶動下,現在天池村的林下養殖戶已經壯大為15戶,最少都有500只左右。橡膠和檳榔也由原來的四五百畝發展到今天的900多畝,還種植花梨、重陽木、沉香等經濟林以及紅米、黑米等作物。天池村人均年收入由2011年的不足3000元,到2012年增漲為6000多元。
如今的天池村,已經擺脫了“臟、亂、差”的面貌,成為“百里百村”龍河鎮文明生態村建設的示范點,還被評為“全省平安和諧村”。
談起未來,張譯尹說,短期內天池村將大力發展“百里百村”鄉村游,繼續做大做強,形成以自行車健康游、鄉村生態游為主的旅游產業。其次,將加大農副產品的種植力度,引進瓜菜種植,爭取上級部門的資金支持,解決好水資源匱乏的問題。另外,天池村的重陽木等苗圃經濟初具規模,但小苗培育上還有不足,他們將爭取上級資金支持,在農業、林業部門的幫助指導下,加大林下經濟的發展力度,齊心協力帶領村民致富。
?
相關鏈接:
海南定安80后女村官候選央視“最美村官”
定安縣天池村第一任女支書張譯尹候選央視“最美村官”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