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8月22日發布的《小學生減負十條規定(征求意見稿)》日前已經結束征求意見,在收到的近6000條意見中,九成對規定表示支持。不同意見主要集中在小學階段留不留作業問題,大多建議還是傾向于小學高年級應該適當留些作業。
記者了解到,在5956件意見建議中,90%以上認為制定減負十條規定直面現實問題,措施很具體,出發點很好,減負深得人心。51.9%的公眾對減負十條規定提出了具體修改意見,對減負規定中的陽光入學、均衡編班、“零起點”教學、規范考試、嚴禁違規補課、每天鍛煉一小時等規定均表示了高度認可。不同意見主要集中在小學階段留不留作業問題,大多建議還是傾向于小學高年級應該適當留些作業。另外有48.1%的公眾分析了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原因,表達了對減負工作的期盼和推動教育改革發展的愿望。
北京市教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因為規定還未下發,北京市暫時不會調整現有政策。他認為,從目前征求意見的“十條規定”看,可修改的空間還很大。但“十條規定”傳達出一個信息,就是減負力度還需要加強。
今年初,北京市已率先推出了減負令,實施了包括“規定學生每日在校學習時間不超過6小時,家庭作業總量不超過1小時,不得進行期中考試”等八條減負措施,這些措施在各級學校都得到了較好的落實。新學年開始后,北京的八條減負措施還將繼續執行,同時今年會特別加強對減負的督導,尤其是對課業負擔的監測。同時,北京市政府教育督導室將對學校進行重點指導。
□專家觀點
先考試改革再進行減負
昨天,教育學者熊丙奇表示,對于教育部推出的《小學生減負十條規定》,征求意見中有90%的人贊成,應該先搞清楚是贊成減負還是贊成減負令,兩者并不相同。如果贊成減負內容,更要關注這些措施是否能夠落地。熊丙奇說,如果能夠落地肯定是好事,但是現在的關鍵問題是能否實現。
此前,對于很多網友認為“考試制度不改,學生減負難以達到效果”的觀點,教育部基礎一司司長王定華曾表示,這是一項綜合改革,要率先實現小學生減負,進而實現中高考改革。
熊丙奇認為,推行改革讓減負先行的做法并不正確。他認為應該率先推行考試制度改革。目前全國有90所高校實行自主招生,這個比例應該進一步擴大。熊丙奇說,現在的自主招生并不徹底,是偽自主招生,依然與高考嫁接。對于減輕學生負擔有效的方式是高考后再進行自主招生,各個學校根據情況限定達到一定分數才可以申請,由高中進行綜合評價。學生可以向多所學校申請,最終從可錄取的學校中選擇心儀的學校。
熊丙奇認為,目前政府應該做的是放權。對于高考制度改革的思路目前已經非常明確,但是現在的行動太慢。只有高考改了,減負才不會是表面文章。
京華時報記者郭瑩
□關注北京
>>學校做法
朝陽區花家地實驗小學
作業量納入教師考核
作業量一直是體現學生負擔最為直觀的指標。花家地實驗小學教學主任王老師介紹,按照市教委規定,小學一、二年級不得留書面作業,三至四年級每天作業總量不得超過30分
鐘,五至六年級每天作業總量不得超過1小時。從上學期起,學校嘗試對學生作業量進行“日報日審”,學校每天發給學生一張表,一方面填上老師預測的當天作業完成時間;一方面則由學生根據完成情況填寫實際使用時間。每周年級組對這些表格進行集中審核,了解教師在作業布置中存在的問題,以便掌握適合的作業量。
經過一個學期的磨合,老師開始慢慢掌握了合理的作業量。為了進一步鞏固這一成果,從新學期起,學校將學生作業量正式納入教師教學考核中。一旦發現布置作業量過重的教師,將在其教學工作考核時實行“一票否決”。
昌平區城關小學
減少家長給孩子簽字
昌平區城關小學是本市“減負”示范校,該校采取的免費發“減負”書包、嚴格控制作業量等方式在全市得到推廣。從新學期起,該校又將推出一項減負新招——減少家長給孩子簽字。
昌平區城關小學校長柏繼明介紹,現在小學里,家長給學生簽字的內容太多了,每天的作業要簽字,默寫要簽字,聽寫要簽字……各種名目的簽字讓家長苦不堪言,一方面簽字淪為走形式,有的家長沒時間就隨意簽字應付,并沒有起到監督孩子學習的作用,另一方面則助長了學生學習的依賴性,使他們學習缺乏自主性。
城關小學上學期調查了解,超九成的教師和家長贊同簡化家長簽字內容。經過討論,學校決定改革家長簽字制度,對一些學生能自己完成的項目,將取消家長簽字,鼓勵學生形成自己管理自己學習的習慣,也讓家長信任孩子。
石景山區實驗小學
培訓家長“校外減負”
石景山區實驗小學校長葉艷介紹,學校已經意識到“校內減負校外增負”的情況。今年一年級新生報到時,學校首次對一年級新生家長展開輔導培訓,指導家長如何看待孩子的學習,如何引導孩子在家時興趣的發展。她說,現在很多家長讓孩子沒入學就負擔重重。這些都需要從家長處入手解決。
對于其他年級,學校將發揮家委會的作用,希望來自不同工作崗位的家長提出建議,分享好的做法。同時,學校也會向家長發出倡議,并對全校家長進行減負培訓,希望家長配合學校,培養孩子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此外,減負后學生的課余時間增多,學校將指導家長引導學生擴大閱讀量,讓孩子從興趣出發去學習。
海淀區清華附小
“1+X”模式整合課程
在學生減負上,清華附小推出了“1+X”課程體系。“1”指整合后的國家基礎性課程,“X”指個性化發展的拓展性課程,整合后的課程分為四大類:品德與健康、語言與閱讀、數學與科技、藝術與審美。每一類都包含若干基礎性課程和拓展性課程。
整合后的課程性質、核心素養一目了然。學校還自主研發了小學語文、小學數學質量目標指南,語文、數學、英語三科《樂學手冊》。
學校還嘗試35分
鐘的“小課時”,將“節省”下來的課時放到“大課時”中去,一節課變為60分鐘,方便學生學習,實現了樂學、減負增效的效果。
>>區縣做法
西城推廣按特色編班
西城區副區長陳寧昨天表示,減負是真正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給孩子真正發展空間的重要渠道,西城區非常支持,也一直在努力落實。“具體而言,一方面把課時先壓下來,另一方面提高課堂效率,同時,還把學生的課堂教育與課下教學結合起來,真正將減負落實到位。”陳寧說。
陳寧介紹,西城區在減負的過程中,對課堂結構進行了調整,每天開設一節體育課。她說,這樣做看似減少了專業課程,但其實是對專業課程有推動作用。過去一些普通的學校很舍不得這個時間,但是操作了一個學期之后,大家普遍反映效果很好。
西城區正在推廣按照特色編班,而非按照考分來編班的方式。她說,特色編班是大原則,主要是按照學生的特長和學校的整體安排,為學生安排最適合的班級。“有的學生語文基礎比較好,可能就分到側重語文教學的班級;如果學生有些課程基礎差一些,就會分到進度稍微慢一些的班級。整體上看,對于不同學校、不同學段學生,要求都不同,有不同的考量指標”。
京華時報記者張靈 郭瑩 張曉鴿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