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圖 帥靈茜
原標題:沒上大學很遺憾:市民愿助玲玲圓夢
讀大學失敗的投資?
成都女孩玲玲考上大學本科,父親雖然有錢供她讀書,但認為“上大學無用”而拒絕提供學費和生活費(成都商報昨日報道),這條新聞引起了廣泛爭論。昨日,一萬多名網友在參與大成網專題調查投票時,七成網友均認為“讀大學不是唯一出路,在哪里都可以學習”。55名熱心市民則打進本報熱線表示,不讀大學肯定會遺憾,如果玲玲父親仍然拒絕,他們愿意資助玲玲讀書。
玲玲:半工半讀也不會放棄讀大學
離9月7日開學的時間越來越近了,玲玲(化名)依然無法改變父親的決定。玲玲說,這兩天在家,她和父親就沒有停止過辯論,雙方都很筋疲力盡,父親依然用他的那套理論不斷地說服她,玲玲還是堅持要進入大學,甚至提出向父親借錢,先交學費,再通過自己打工賺錢來還錢,不過也遭父親拒絕了。
昨日上午,玲玲冒雨出了門,和好朋友蓉蓉約了見面。一來想和朋友聊聊天排解下心中的郁悶,二來也是看能不能從朋友處獲得幫助。玲玲想通過自己的努力,看能不能先把第一學期的學費湊齊。不過,由于她的朋友多是和她一樣沒有經濟來源的學生,昨日她暫時未能借到錢。
“我從沒有想過要通過法律途徑來解決我們父女之間的分歧,我相信父親是愛我的,只是觀念上無法達成一致。”玲玲說,眼下最緊要的事是籌齊大學第一學期的學費。以后她會采取半工半讀等方式來解決余下的學費。“我不會放棄,讀大學是我的夢想,知識學得多,一定是有用的。”
A/ 網友投票71%贊成不一定讀大學
無用:上大學并不是唯一出路
在成都商報昨日報道了玲玲和其父之間在“是否該讀大學”這件事情上的分歧和觀點的碰撞后,這條新聞在網上引發熱議,在成都商報在網上發起的“讀書是否無用”的投票調查中,一萬余名網友參與了投票,有71%的網友都認為“上大學并不是唯一出路。”
這些網友的觀點基本上可以總結為:社會是所更好的大學,只要有頭腦有能力,都能獲得成功。
網友“MacTavish”說,“很多成功的企業家基本上都沒讀過大學,可是社會地位并不低。”網友“貧道整2兩”認為,“現在好多人進入大學后,純粹就是玩了四年,可能什么都沒學到。”而網友“無敵超級大萌貓”則表示,“讀與不讀還是取決于今后要做什么,如果是想自己創業,那讀大學就沒什么用,如果只是想找個普通工作,那就需要大學文憑當‘敲門磚’”。
有用:不應簡單地把讀大學看成投資
不過,支持讀大學的網友則認為:不應該簡單地把讀大學看成一場投資。
網友“答案_edu”說,“大學經歷更重要的是一種人生體驗,強調的是人,而投資強調的是物,是把人當作商品或賺錢的工具。”網友“扁夫人”認為,“讀書不是為了過多好的生活,而是教會你在平淡中或者困境中也能獲得內心的安寧,找尋真正的幸福。現在很多人太功利,什么都用錢來衡量,要改變,須讀書。”
網友“Qwer-Zr”說自己是高三的學生,認為“我眼中的大學除了是學知識的地方以外,更是一個小型社會,就像學前班一樣,一個緩沖期。為的是真正出社會時已經有一定經驗和人脈從而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煩。”而網友“淡Tree攝影”認為“讀大學不僅僅是面對就業,更是培養一種精神和綜合素養。”網友“思_雅敘”表示,“如果有能力去讓孩子學習,當然不能錯過,知識能提升一個人的氣質,不能只看到眼前利益。”
父親態度
不會借錢給女兒
她要讀就必須自食其力
“我看了你們的報道,我的觀點沒有什么問題嘛。”昨日,玲玲的父親這樣向成都商報記者表示,“我也很想支持女兒去過她想過的生活———可明明知道她(的選擇)是錯的,卻還要去支持她,這點我做不到。”他的聲音漸漸提高,“現在這種大學教育,只會培養出好吃懶做,眼高手低的人,我在電視上看到,說大學生畢業后,連換電燈泡都不會,我就非常生氣。書讀得越多的人越迂腐,連基本生活自理都不會了。”
“我不支持她讀大學,其實是愛她的表現。”他說,自己是從農村出來的,只想腳踏實地地生活,也希望女兒能平平淡淡地生活,自食其力,可是如果女兒大學畢業后沒找到工作,她肯定也會覺得很痛苦郁悶,他不想讓女兒“繞了一大圈后又回到原點。”他表示,自己已將女兒撫養到18歲,既然玲玲一定要堅持,那么她就要接受“斷奶”,不要再依靠父母,而是自食其力,“借錢給她讀大學,我也不會考慮”。
B/ 市民講述愿資助玲玲走進大學校門
很多市民昨日打進成都商報熱線,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表明沒上大學的遺憾,并表示如果玲玲的父親堅持拒絕,他們愿意資助玲玲讀大學。對于有人愿意資助自己上大學,玲玲表示非常感激,認為只要能解決自己第一學期的學費,即便是借錢給她也行。
66歲的溫大爺(恢復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學生稱大學改變了命運)
知識學多一些,眼界會更開闊
66歲的溫大爺是1977年恢復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學生,溫大爺說,在那個年代,確實是大學改變了他的命運。知識學多一些,眼界會更加開闊,因此如果有條件的話,還是應該去上大學。溫大爺認為,玲玲和其父親的觀點都有一定的道理。如果把上大學比作投資,就要知道,投資都有風險,就算把大學的學費拿去做生意也有虧本的可能。“既然玲玲有讀大學的愿望,她父親不支持她,我愿意支持她,讓她走進大學校門。”溫大爺說。
湖南的鄒先生(曾因家庭條件困難輟學四處打工,非常辛苦)
沒讀大學覺得缺乏很多東西
遠在湖南工作的鄒先生也通過成都商報的熱線電話表達了自己愿意幫助玲玲上大學的想法。鄒先生說,自己高二時就因為家庭條件困難輟學,然后就四處打工,非常辛苦。現在雖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沒有讀大學卻成為心中的一大遺憾。鄒先生說,不讀大學,很多人是可以通過努力取得成功,但是通過大學的教育,人的素養、眼界會更開闊一些。
鄒先生說,自己有很多同學讀了大學甚至取得了更高的學歷,有時和他們在一起,還是覺得自己缺乏很多東西。因此鄒先生認為只要有條件,讀大學肯定是需要的。因此在網上看到了成都商報的報道后,鄒先生決定資助玲玲讀大學。
編后
“讀書無用論”實際上指的是當龐大的教育成本只換來相對較低的回報時,人們對讀書的現實功效的一種否定與懷疑。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初,經濟體制改革后,私營經濟快速發展,“拿手術刀的不如拿殺豬刀的”這種想法也流傳開來。21世紀至今,“讀書無用論”在一些農村地區再度出現。
事實上,讀書不能簡單地用“有用”“無用”來判斷,你所采用的標準是什么?如果僅僅是為了工資,獲得更高的報酬,那么當你想要進入醫療、法律和學術等穩定且高收入的行業時,高文憑依然是“敲門磚”。但讀書并非只是為了賺錢,更重要的是能養成良好的習慣、科學的思維方式和獨立的人格,這些將令你終身受益,而非眼前的短期利益。
(來源:成都商報 記者柯娟 攝影記者何彬)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