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利亞的化武慘劇導致大批平民死亡,美國一口咬定是巴沙爾政府所為,并且隨時展開軍事行動。不過,一個專門進行深入分析和調查報道的美國獨立網絡媒體“MintPress”,就指化武其實由一名沙特阿拉伯親王提供給一個與基地組織有聯系的敘利亞反對派組織,但他們卻意外地引爆了化武,然后將慘劇的責任推向西方國家的眼中釘巴沙爾。
8月21號這一幕幾百人死於沙林毒氣的慘劇,到底誰要為此負責呢?美、英、法,以及阿拉伯聯盟都將矛頭指向敘利亞總統巴沙爾。
MintPress派出記者深入化武慘劇的發生地“古塔”走訪當地居民、醫生、反對派武裝,以及“無國界醫生組織”的人道救援人員,所揭示的是另一幅的圖畫。
追查發現,部分的反對派武裝從沙特阿拉伯情報總長“班達爾親王”獲得化武,并且要為化武慘劇負責。
兒子在一條隧道爆炸中死亡的“穆內姆”說,兒子和另外12名武裝人員藏身的隧道,其實是化武的存放點。“穆內姆”形容,這些武器具有“桶狀結構”,還有一些看起來像大型的氣瓶。
化名“K”的一名反對派女戰士說,從來沒有人告訴他們這些是什麼武器,以及怎樣使用。很多反對派武裝人員從沒想過隧道里的是化武。
另一名在“古塔”的反對派武裝領袖“J”說,大家都對這些武器很好奇,但不幸地有人錯誤處理,導致爆炸。
這批化武是從沙特提供給一個名為“敘利亞勝利陣線”的武裝組織。“勝利陣線”雖然是敘利亞眾多松散的反“巴沙爾”組織之一,但絕少與其他反對派合作。他們昵稱“班達爾親王”為“戀人”或“哈比卜”。
由于“勝利陣線”與基地組織有聯系,美國與聯合國安理會,分別在去年底和今年六月,將其列為恐怖組織。
英國每日電訊報曾報道,除了拉攏美國,沙特也曾和俄羅斯秘密會談,“班達爾”親王據報向“普京”總統提出,以提供廉價石油換取推翻“巴沙爾”,又暗示如果俄羅斯拒絕,難保2016年的“索契”冬奧會不受到車臣恐怖份子攻擊。有沙特官員稱,談判背后是美國首肯的。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