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收購諾基亞令芬蘭民眾憂心忡忡
騰訊科技 瑞雪 9月4日編譯
諾基亞一度曾是手機世界中光芒四射的明星,但現在其光芒已經變得愈加黯淡,原因是微軟在周二宣布將收購這家公司的手機業務。
據美聯社報道,芬蘭總理于爾基·卡泰寧(Jyrki Katainen)在周二于赫爾辛基接受采訪時說道:“對于芬蘭的工業史來說,這自然是重要的一天,標志著一種重大的改變。”在此之前,微軟宣布將以54.4億歐元(約合72億美元)的價格收購諾基亞旗下手機業務。
“時不時的總會有那么一個時刻,公司不得不對事情進行重新評估,才能在企業生命和社會等領域中取得進步。”卡泰寧說道。“我想要相信,這(對諾基亞來說)是一個新時代的開端。”
在以往的十多年時間里,諾基亞一直都是全球手機行業中的領導者,是芬蘭國家自豪感的重要來源之一。在2008年,諾基亞在全球市場上的地位達到了最高峰,所占份額達40%。從一家紙品生產商和橡膠靴制造商一路走來,這家公司走過了一段漫長的旅程。諾基亞成立于1865年,公司名稱來自于其總部所在地,也就是芬蘭南部的一個小城鎮。
諾基亞曾在長達14年的時間里占據著市場領導者的地位,對芬蘭經濟起到了重大的提振作用。但是,在蘋果推出iPhone智能手機和基于谷歌(微博)Android操作系統的智能手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的形勢下,諾基亞沒能應對好這種挑戰,其市場主導地位開始逐漸受到侵蝕。
與此同時,電子制造業務從歐洲和美國轉向亞洲及其他低成本地區的趨勢也是導致諾基亞受創的原因之一。來自亞洲——尤其是來自中國——的競爭對手能夠以極低的成本來生產移動技術產品,其售價也遠低于諾基亞。
諾基亞曾在兩年時間里嘗試扭轉這種頹勢,但最終無功而返。隨后,這家公司與微軟結成了攻守同盟,開始使用微軟Windows操作系統來取代該公司原來的操作系統。諾基亞高管的想法是希望能讓這家公司“返老還童”,奪回此前喪失的地盤,但該公司花費了整整八個月時間才生產出了第一款諾基亞Windows Phone智能手機,這在手機市場的瘋狂競爭中算是比較長的一段時間;更加糟糕的是,消費者對這款手機的反應也相當冷淡。
三年以前,諾基亞的全球員工總數為12.3萬人,但現在已經減少到了8.8萬人左右;與此同時,這家公司在全球手機市場上所占份額也已經大幅下降到了14%。在股票市場上,諾基亞的股價也遭遇了重創,從2000年的65歐元(約合86美元)一路下滑到了周二的3.97歐元(約合5.23美元)。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諾基亞曾一度是智能手機市場上的先驅者,這家公司在2006年的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上所占份額高達50%。在2003年,這家公司推出了諾基亞1100手機,這是到目前為止最暢銷的一種手機,也是全球范圍內銷售量最高的消費者產品之一。諾基亞曾推出過一款集游戲機與手機為一體的產品,隨后又開始為其手機產品推出高質量的攝像頭,這些舉措都頗受消費者的歡迎。
但到最后,諾基亞的增長推動力開始逐漸消失。這家公司的經理人們沒能認識到蛤殼機型的人氣度,在生產觸摸屏手機的問題上也行動遲緩——盡管有報道稱諾基亞自己的工程師早在蘋果及其他競爭對手以前就已經開發出了一種觸摸屏機型。
在1992年到2006年之間擔任諾基亞首席執行官時,喬爾瑪·奧利拉(Jorma Ollila)帶領這家公司攀上了高峰。奧利拉曾說道,諾基亞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是因為這家公司有能力預見到互聯網將“進入所有人的口袋”;但他同時承認,諾基亞沒能發展出必要的生態系統和技術,從而沒能保住自己的市場份額,以至于被競爭對手所侵占。
在奧利拉卸任以后,與他關系十分密切的諾基亞高管康培凱(Olli-Pekka Kallasvuo)接替了他的職務。在康培凱的領導下,這家公司的命運急轉直下;到2010年,康培凱被解雇,接任者是前微軟高管史蒂芬·埃洛普(Stephen Elop),這是諾基亞公司歷史上第一次由非芬蘭人擔任首席執行官。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