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新華社、央廣報道廣西藤縣古龍鎮陳平小學陳山分校的幼兒班里,孩子們的課桌里都放著救生衣。在這里上學的20多名孩子每天都得自己撐著竹筏,渡過約500米的水面去上學,而他們當中最大的只有10歲,最小的只有4歲左右。
記者從廣西藤縣了解到,針對網上熱傳的古龍鎮陳平小學陳山分校部分小學生乘竹排上學的問題,梧州市教育部門和藤縣教育、交通、水利、移民等部門組成的工作組8日已進駐當地,聽取干部群眾意見,共同研究解決庫區學生上學出行難問題。
據了解,藤縣古龍鎮陳平小學陳山分校早在上個世紀50年代就已設立,自從1973年大壬水庫建成后成為庫區學校。目前學校開設有學前班、一至四年級的復式教學班,現有在校學生62人,教師3人。與陳山分校隔著水庫相對的那龍自然村有300多人,其中到北岸陳山分校就讀的有22名學生。
當地干部透露,實際上藤縣政府曾投資230多萬元建設了環水庫鄉村公路,其中那龍自然村至陳山分校有4公里左右的鄉村公路相通,正常情況下那龍20多名學生本來可以從這條陸路去上學。
也就是說,這22名學生如果撇開水庫繞道行走,每趟得走4公里的鄉村公路,每天兩個來回得走16公里才能完成一天的正常學習。所以為了節省時間避免上課遲到,這20多名孩子每天都得自己撐著竹筏,渡過約500米的水面去上學。
一些村民反映,時間久了,也有孩子掉進水中,但孩子們大多都會游泳,目前沒有出現傷亡情況。由于坐在竹筏上時常碰水,孩子們一年到頭穿的都是涼鞋或水鞋,到了冬天就特別冷。
古龍鎮中心校校長韋浩華介紹,從安全角度考慮學校無奈為那龍學生購買了救生衣,并要求學生家長一定要陪同護送。而實際上孩子們乘坐竹排有時有大人陪同,有時則完全靠自己劃槳,安全隱患突出。加上近期暴雨引發洪水,淹沒了學生陸路上學途中必經的一座橋,那龍的孩子們不得不全部轉由水路上學。
8日上午工作組聽取了當地干部群眾和學校老師們的意見,已初步拿出解決問題的方案:馬上在那龍租借民房設立教學點,安排教師到點上課,就近解決村里孩子們上學難問題。有關部門正協調大壬水庫加快放水,待水位下降后將對橋梁進行檢查維修。另外,群眾反映的其他問題也正在協調解決中。
(原標題:撐竹排上學 最小才4歲)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