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口網9月11日消息(記者 楊杰 實習生 宋婧)曾七次獲“全國好新聞獎”;1984年被評為首屆“全國優(yōu)秀新聞工作者”;1988年和1990年先后被孝感地委和海口市委批準為地管(市管)首批專業(yè)技術拔尖人才;1991年獲全國首屆“范長江新聞獎”提名榮譽;1992年被批準為“海南省首批有突出貢獻優(yōu)秀專家”。當記者說出本報第二任總編張仲彩先生這些一般人只能望其項背的榮譽時,他只是淡淡說道:“年齡大了,很多都想不起來了,但我最懷念和同事們在晚報奮斗過的崢嶸歲月?!?/p>
市領導親自請來的總編
1988年10月,《??谕韴蟆氛絼?chuàng)刊,篳路藍縷求賢若渴。于是,有人向當時的海口市委組織部推薦,如果能將湖北省孝感市的《孝感報》(現《孝感日報》)總編張仲彩“挖來”做晚報總編,報紙質量定能大幅提升。
“您好,請問是張總編嗎?我們是海南省海口市委的,請問您有沒有興趣來海南島發(fā)展?”??谑形撠熑水敿慈ル娫儐枴!拔以诤惫ぷ?0多年了,跑那么遠去做什么?!彼枰酝窬?。
幾個月后,正在北京出差開會的張老突然收到家中的一份電報:“海口市委領導一行三人已到孝感,速回?!彼泵κ帐昂眯欣钔刳s。剛到家中,帶隊領導一把握住他的手說:“我們從??趤碚埬??!?/p>
每當回想起這段經歷,張老仍覺動情不已:“一位市級領導大老遠來邀請一名普通的新聞工作者,再拒絕就有點不近人情了?!本瓦@樣,從北京帶來的行李還沒拆包,張老就原封不動又背著它來到海口,這一年是1989,他剛滿54歲。
晚報那時窮得只剩斗志
1989年8月,張仲彩正式成為海口晚報社第二任總編輯。“當時晚報的發(fā)展情形,我看了都感覺心酸?!睆埨匣貞浀?,那時的晚報沒有固定的辦公大樓、沒有印刷廠、沒有食堂宿舍,是租住在幾間民房辦公。在他的印象中,最深刻的就是“搬家”了。“當時最早的辦公地點在原市工商局6樓,后來又換到原市委辦公室的頂樓,再后來又搬到原市檔案館一樓,居無定所真的很辛苦?!?/p>
“創(chuàng)業(yè)之初的晚報確實很窮,正、副總編3個人擠在10平米的民房中上班。當時沒有電腦寫稿也沒有印刷廠,記者們只能手寫到紙上后統(tǒng)一拿到外單位去排印,而且要等人家忙完自己的才輪得上我們,熬到半夜2、3點是家常便飯。省委宣傳部經常要求各媒體去開會,晚報那時沒配一輛汽車,我們就只能騎著自行車、摩托車往返。但是,大家卻很團結向上、安貧樂道。”他話鋒一轉告訴記者,“當時晚報共有60多人,大家早上5點多就來到單位準備第二天的工作;沒有食堂就一起做飯吃,沒有宿舍就7、8個人擠一間民房中。每個人都不計較物質利益得失,上下一心謀報社發(fā)展大計??梢哉f,當時的晚報窮得只剩斗志和團結。”
現在的晚報隊伍 更加親民接地氣
1997年,62歲的張老光榮退休?!澳谕韴蠊ぷ?年,覺得我們一以貫之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是什么呢?”記者問道。“拼搏、堅韌、親民。”張老脫口而出?!拔野l(fā)現,現在報社的記者隊伍越來越能干,稿件風格也越來越親民和接地氣。各部門的策劃報道活動豐富多彩,經常可以寫出引起轟動效果的報道。能看到晚報發(fā)展蒸蒸日上,打心眼里激動?!睆埨险f。
“馬上就是報社25歲生日了,您老有什么寄語嗎?”記者遞上了本子?!拔蚁胝f的心底話其實就7個字:晚報明天會更好!”
?
?
相關鏈接:
??谕韴蟆拔易钕矏鄣钠放啤痹u選現場調查(組圖)?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