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倫敦奧運會開始,運動會迎來新媒體時代,不僅媒體報道方式上發生了悄然改變,更重要的是,當全運會遇到微博,作為賽場主角的運動員真正掌握了話語權。
4年前的山東全運會,微博還沒有如今的影響力,接受電視和平面媒體采訪仍是運動員發聲的主要方式。本屆全運會,微博的傳播力和影響力迅速擴大,其成為了運動員表達觀點和訴求的重要渠道。正常情況下,運動員發微博一般有這樣幾種形式,一是賽前表決心;二是賽后分享勝利喜悅;三是抒發感情或者發表見解。對于運動員來說,4年一屆的全運會是收獲的時節,也是圓夢的舞臺,運動員在頒獎臺上微笑的背后,是常年的艱苦訓練。很多金牌選手在微博上發表“奪冠感言”,引發網友轉發評論互動,把網絡平臺變成了另一個混合采訪區。
當然,勝利者總是少數,微博也很容易變成戰場。十二運期間,最吸引眼球的就是各種“吐槽”。本屆全運會剛剛揭幕之時,體操奧運冠軍陳一冰就曾通過微博表達訴求,結果引起媒體和公眾的廣泛關注。同樣道理,在全運會女子鐵餅比賽中,譚建奪得冠軍,李艷鳳獲得亞軍,轉過天來,兩人通過微博對比賽中發生的不快表達不滿,最終形成“隔空論戰”的局面。
在某些體育官員來看,這似乎是在添亂,但如果從整個全運會的角度觀之,這等于拉近了運動員與普通觀眾的距離,這些被貼上“刻苦訓練”標簽的運動員不再“與世隔絕”,而是鮮活異常。這是一個需要表達的時代,這是一個表達需要關注的時代,微博恰好提供了足夠大的表達平臺。社交網絡的介入可以讓普通觀眾通過網絡了解運動員最真實的故事,微博已經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媒體力量。在往屆全運會上,記者現場采訪是最主要的新聞信息來源和渠道。而新媒體時代,新聞線索的來源渠道變得更加寬廣。運動員在微博上的自言自語,成了一個個小型的個人新聞發布會,受眾先是通過微博、網絡了解第一手資料,隔天拿到報紙,再讀到一些新聞背后的故事,增添更多的回味,何樂而不為?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