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現“樓薄薄”。
三亞榆亞路一棟沒有門牌號的樓房屹立在街道一邊,因該樓最窄處目測只有幾十厘米,而被戲稱為“樓薄薄”。“樓薄薄”怎么居住?怎么建成的?12日,記者對此展開了調查。
租客:年租金6萬,已住一年多
“今天才發現,原來三亞也有‘樓薄薄’,亮瞎眼了!”近日,網友“超超dcc”發帖稱三亞榆亞路屹立一座“樓薄薄”,并附上照片。記者注意到,該棟“樓薄薄”占地呈梯形,最窄處目測不足1米,估計一張床都放不下。
昨日,記者在三亞榆亞路看到了這座“樓薄薄”,共4層,1樓類似門面房結構,2至4樓類似居民樓結構。此外,“樓薄薄”沒有門牌號,也沒有任何能顯示其地理位置的標識。
一名自稱姓孫的男子接受采訪時稱,他是外地人,現租住在樓里,在三亞做大理石地板生意。之所以租下“樓薄薄”,是用作“大理石展廳”,展示一些大理石樣品。記者發現:“樓薄薄”一樓自左到右依次有3間房,最左的一間(即最薄處)為衛生間,僅能放下一個坐式馬桶。而稍大的一間房則被裝飾成大理石樣品展示廳。
“最左側一面因為最薄,故用做衛生間,我和妻子居住在3樓,此外還有一層地下室。”孫先生稱,這棟樓的造型有些奇特,租來做展示廳,能給自己帶來廣告效應,“人家來看大理石,找不到地方,我就說榆亞路那棟最薄的樓。‘樓薄薄’很容易找到。此外,2樓、4樓還空著,過些時候招業務員,打算讓他們居住。”
孫先生告訴記者,他從業主處租房,已居住一年多,年租金6萬元。但拒絕向記者透露業主身份與電話號碼。
7旬老夫婦:樓是大兒子蓋的
附近一環衛工人透露,“樓薄薄”已建三四年,業主是外地人,聽說是和紅沙本地人一起蓋的樓。
后在知情人士的指引下,記者來到離“樓薄薄”500米遠的業主家。一對70余歲的老夫婦稱,“樓薄薄”是其大兒子蓋的,2010年,政府征用他們家土地修公路,部分地塊被征用后,僅剩下一點地皮,大兒子便用有限的地皮蓋起了“樓薄薄”。之后,記者稱想對其大兒子進行采訪,但老夫婦卻拒絕再透露相關信息。
?
相關鏈接:
南寧驚現“樓薄薄” [組圖]·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