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物美價廉的散裝月餅受歡迎。 記者 王凱 攝
黃牛直呼今年生意難做。海報集團全媒體中心記者 張茂 攝
?? “還有3天就到中秋節了,還沒人給我送月餅券!”海口市民小羅納悶:今年的中秋節為什么這么“冷”?
市民劉女士也發現,今年市場上高檔包裝月餅難覓其蹤,唱主角的是簡易包裝月餅和散裝月餅。
變化最大的是,年年熱鬧的月餅黃牛也對今年的行情怨聲載道:往年生意好時,他們一天能賺200多元,而今年一天最多只能賺二三十元,收入銳減九成。
今年海南月餅市場怎么了?許多市民都不知道月餅市場遇冷的奧秘。
有業內人士稱,中央八項規定出臺后,各類購物卡、券的交易得到遏制。中紀委日前強調,要堅決剎住中秋節、國慶節公款送月餅送節禮、公款吃喝和奢侈浪費等不正之風……一系列反腐禁令,直接吹冷了月餅市場。
許多市民好奇,反腐禁令下的月餅市場到底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記者對此進行了深入調查。
大家談
讓月餅回歸樸實
海南大學詹長智教授:前幾年月餅追求奢華,過度商品化,吃月餅成了吃“面子”,離題萬里。社會和經濟發展的不正常現象集中反映到了月餅上。應該借今年狠剎“四風”的契機,讓月餅回歸它原來樸實的本質。
海南大學章汝先教授:我自己幾乎不吃,每年收到的四五十盒月餅都拿給學生們吃。現在不僅是月餅價格離譜,意義也被扭曲,更重要是對資源的浪費。
某高檔小區保潔員符小妹:看到那么多精美的盒子扔在垃圾桶里,就覺得心痛,光是墊盒子里的絲綢都不知道浪費了多少錢。
黃牛不牛了
首遇如此慘淡行情
明年是不是要轉行
往年生意好時,一張月餅券賺30元,一天能賺200多元,但今年一天最多賺二三十元。
黃牛,臨近中秋最是活躍,百度甚至為他們專設了查詢名詞———月餅黃牛。
這是靠倒賣月餅券獲利的一群人。
近日,海口海秀東路國際商業大廈兩側被月餅黃牛們包圍,他們從樹蔭下、停車場里,或某個角落竄出來,舉著印有月餅款式的“菜單”,大聲詢問“要不要,要不要”。但今年的生意顯然不如往年,有黃牛不顧危險,沖到機動車行駛道上,攔住車輛拉生意。
往年此時,這個“換餅點”早已水泄不通。而今年此時,這里卻幾乎看不到前來領月餅的單位面包車或商務車。在“換餅點”負責打包的小伙子完成幾單收寄業務后,坐著與旁邊的人閑聊,直感慨今年生意淡。
供給也似乎不太旺盛。
國際商業大廈某品牌月餅展示柜里提示著,現在所有品種打七五折。導購小姐顯然沒有太大興致守著清冷的柜臺,悻悻地躲到了一邊休息。
黃牛阿惠年年此時與姐妹們來這兒蹲點。原價每盒168元的某品牌潮式迷你鴛鴦月餅,八月初六的收購價是70元。商家七五折126元,如果有人愿意出100元,或者還價到90元,阿惠都會答應成交。但今年她還沒收到月餅券。真有人需要買,她得去找“同行”借券。
“價格每天都在變。一般,中秋前半段時間主要賣月餅券,后半段時間主要回收月餅券。”聊熟了后,阿惠向記者透露了內情。
原價每盒398元的某品牌精裝七星伴月,今天黃牛的出售價是199元。一位清瘦的男子湊上前來,悄悄地說,189元也可成交。“這個價我基本沒得賺了,不賣給你,我擔心會沒有買主。”該男子說,往年生意好時,他一張月餅券多的能賺30元差價,一天能賺200多元。但今年一天最多只能賺二三十元。
除了國商,濱海大道海口人大會堂馬路邊和會展中心“換餅點”的走道臺階上也站著數十名月餅黃牛。
往年,這里會有幾個展廳租給幾家有名氣的月餅品牌商臨時使用,但現在還是“鐵將軍”把門。
一位中年婦女面帶愁容地告訴記者,作為一名“從業”5年的老手,她第一次碰到如此慘淡的行情。以前行情火爆時,大品牌的熱門月餅券,一般五六折收,轉手八折就能賣出去。上午收的券下午就能全賣完,一個月下來,少則收入5000元,多則上萬元。
“只寄希望最后幾天能火一點。照這樣的趨勢,是不是明年要轉行了?”月餅黃牛們說。
廠商親民了
月餅不再“高富帥”
今年流行“適用男”
魚翅、鮑魚餡料月餅今年鮮見蹤跡,以白蓮蓉、五仁、蛋黃等為餡料的傳統月餅重新占據主流。
“買來自己吃,月餅還是簡裝或散裝的最實惠。”9月11日上午,海口家樂福南亞店工作人員在月餅展銷區介紹。
顯然,今年已上市的月餅大多以簡裝或散裝為主,大多數月餅就是裝在普通的紙盒里,價格便宜了許多。而包裝較為精致的盒裝月餅只占了小部分。
“10多元至60元的小包裝,或10元以下論斤賣的散裝月餅最受歡迎。”超市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稍微精致的盒裝月餅售價也多在200元至300元之間,往年動輒500元以上的豪華月餅,超市難覓蹤影。
超市相關負責人稱,今年他們供應了200多個單品的月餅,品牌以海南本地和廣東的為主,香港、臺灣等地的也有一些。受大行情影響,月餅廠家、商家促銷力度比較大,價格相比往年更加優惠。
在海口明珠路大潤發超市,月餅同樣以包裝簡約、價格實惠為主。禮盒月餅的價格大多在200元以內,只有個別400元以上的月餅“躲”在角落里。
其他超市亦是如此,往年主打“高富帥”路線的魚翅、鮑魚餡料月餅今年鮮見蹤跡,以白蓮蓉、五仁、蛋黃等為餡料的傳統月餅重新占據主流,月餅從高端禮品逐漸回歸平民路線。海口、澄邁等地的手工月餅今年格外暢銷。
餐飲酒店的品牌月餅,無論自行生產還是貼牌生產,今年也顯得格外低調。
往年“富麗堂皇的外包裝是面子,山珍海味做餡料是里子”,今年都改走“經濟適用”路線。許多高檔餐館酒店推出的月餅禮盒很多不超過400元,并主打100多元的禮盒。
“高檔品種今年基本被淘汰了。”海口濱海大道一家高檔酒樓的經理說,今年該酒樓最高售價的月餅品種是468元的七星伴月,團購還可以打六折,其他品種月餅價格均在100多元至300元之間。
高價月餅被打入“冷宮”,市場總量整體萎縮,但大型餐飲酒樓并不舍得放棄這塊市場。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因月餅利潤大,餐飲酒樓每到中秋,都要靠此賺一筆。一方面,如果今年不推出自己的月餅,擔心明年流失客戶;另一方面,有的酒樓去年的包裝盒還沒用完,今年不用就浪費了。
但市場比業內估計的還要慘淡。以批發月餅聞名的三亞紅旗街到八月初六還沒有月餅攤,而高端樓盤贈送客戶的月餅今年能免則免。
月餅券里的灰色利益鏈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透露了海南月餅市場擠掉泡沫,回歸樸實本質的奧秘。
月餅券衍生巨大利潤
一切得從折扣和月餅券談起。
1990年代中期,某品牌月餅開創了海南月餅市場折扣營銷先河。在離中秋節還有兩個月的時候,該品牌商以低折扣向批發商發售月餅券。剛開始以四折、五折出售,待銷售量達到計劃總供應量的一半時,折扣逐步提高至六折、七五折。待銷售量達到八九成時,就是全價。
而批發商在一開始就獲得了巨大的利潤空間,分得了月餅市場的一大杯羹。批發商再發動黃牛,市場就顯得越發“繁榮”。一個品牌全省23個換餅點,光黃牛就有數千人。
雖然該品牌月餅當時少有魚翅、鮑魚等“高附加值”,但月餅的高額利潤足夠支撐起整個利益鏈,月餅券就此興起,并為高檔月餅推波助瀾。
“月餅市場的繁榮還與口味潮流有關。”瓊式月餅傳人鄭長益的兒子鄭芳茂說。鄭芳茂目前在海口才茂食品廠任總經理,他認為自潮式月餅進入海南后,瓊式月餅只能在夾縫中生存。因為潮式月餅入口香酥,走“糕點”路線,很受年輕人歡迎。潮式月餅正是借助口味和營銷,短短幾年迅速占領了海南市場絕大份額。如今瓊式月餅廠要規模化生產,不得不兼顧潮式月餅的制作,這才可生存。
虛擬月餅捏造虛假繁榮
海南月餅市場究竟有多大?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說,2012年,海南月餅的銷售額創下了歷史之最———至少2億元以上。其中,某潮式品牌月餅賣了50萬盒,銷售額超過1億元。
“50萬盒是不是實打實地生產和出售,并吃到人們的肚子里,我不好說,但月餅券肯定印了這個數。”該人士說,月餅的平均利潤率是60%,少數能達到200%。
在月餅高利潤率的驅使下,多印制月餅券來增加“虛擬月餅”的數量,對月餅商家來說,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首先,印制并出售更多的月餅券能占領市場份額;其次,“月餅券的回收,總體上也是包賺不虧。
“折扣營銷能保證月餅券在銷售初期迅速賣掉一大部分,月餅券通過批發商、單位集體購買者,流通到個人手中,經黃牛回購,最終流回到月餅廠商處。”該人士透露,如果回購折扣與銷售折扣一致,那這一部分月餅券在金額上沒賺沒賠,但省去了月餅的生產環節,算是賺了。一般情況下,回購價格比銷售價格略高,等于將已獲得的利潤吐出來一部分,但只要品牌月餅的銷售量足夠大,總體還是贏了市場,賺了吆喝。
“估計往年至少有20%的月餅券是虛擬的。它們根本不存在實物生產,靠券的形式流通,養活了黃牛,膨脹了份額,造成了月餅市場虛假的繁榮。”該人士分析。
反腐禁令吹冷月餅市場
中央八項規定出臺后,各級部門三令五申,各類購物卡、券的交易得到遏制。中紀委日前強調,要堅決剎住中秋節、國慶節公款送月餅送節禮、公款吃喝和奢侈浪費等不正之風。
這樣有針對性的舉措,老百姓拍手稱快。天價月餅市場應聲回落。同時,單位團購這一塊月餅市場,影響更大。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干脆放棄了往年的月餅福利,而一些企業也不再大批量購買月餅送禮。
海口一酒店按往年的經驗,訂了3000盒月餅送客戶,沒想到今年一盒月餅也送不出去了。該酒店朱經理說,明年酒店不會再訂做月餅了。
業內人士說,今年月餅銷量比往年有所下降,月餅券的發放量、流通量比往年減少。
團購月餅券送禮大幅減少
“離中秋就差3天了,我手里還有400張月餅券,這在往年是不可想象的。”海口濱海大道某酒店負責月餅銷售的經理今天告訴記者,而且,今年還有一個突出的特點是,大批量訂購月餅券贈送給政府工作人員和客戶的這條銷售渠道,今年銷售量大幅減少。
從事和研究市場經濟的楊先生進一步分析了海南的月餅市場。
楊先生說,可想而知,今年月餅市場的蕭條,必然使明年訂單銳減。月餅市場第一個環節的反應就是,廠家減產。今年月餅價格普降,明年將因銷售利潤降低和銷量減少,大部分酒樓的訂單也將減少。到市場的第三個環節,月餅黃牛不再活躍。最后,經過市場“看不見的手的調節”,到消費者手中的應該是量價合理的月餅。
“可喜的是,虛高的月餅市場今年被擠去了泡沫。這個風以后也一定要剎住,并借此進行市場重構。”詹長智說。
月餅券是如何流通的
@第一財經《陸家嘴雜志》:月餅廠商印了一張100元的月餅券,以65元賣給了經銷商,經銷商以80元一張賣給了消費者A,消費者A將月餅票送給B,B以40元一張賣給了黃牛,廠商最后以50元一張向黃牛收購。你看,沒有生產月餅,廠商賺了15元,經銷商賺了15元,A送人情,B賺了40元,黃牛賺了10元。這就是月餅的證券化。
@新北方官方微博:你能看出其中的貓膩嗎?
@第一財經日報:月餅證券化,難道沒有輸家?
@抽風的馬里奧:所有人賺的錢都是A付的,A虧了80元送給了B。
@弈道無疆:A就是輸家,他花了80元,但B只認收了他40元。
究竟誰賺了月餅券的錢
在月餅券的流通交易過程中,究竟誰賺了錢?表面上看,月餅生產廠家將月餅賣給酒店,廠家賺到了錢。酒店將月餅券以折扣價推銷給消費者A,消費者A也享受到了折扣價。消費者A把月餅劵送給消費者B,消費者B將月餅券拿到市場上低價賣出,賣出即賺到。買到月餅券的市民也滿意,因為他以便宜的價格買到了月餅。另外,黃牛是低買高賣,也賺到了錢。最后,部分月餅券回流到發券的廠商,后者可以再次賺取一定利潤。在整個利益鏈條上,似乎每個環節都沒有吃虧,形成了一種“共贏”的局面。
事實果真如此嗎?對此,有專家表示,月餅券流通的各個環節,將月餅券當成期貨在炒,月餅券成了一種有價證券。這種情況下,月餅券和月餅之間沒有形成一一對應關系,實際上是消費者的權益受損,最終對此買單的是消費者。目前市場上的月餅定價普遍虛高,“灰色利益鏈”在各個轉手環節均有利可圖的表象背后,實際上是月餅高額的利潤在支撐。最終掏錢的是這個食物鏈中掏出真金白銀的消費者,說到底,還是消費者的利益受損。
?
?
?
相關鏈接
“問題”月餅當街擺賣 海口工商提醒到正規店購買?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