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上午,江西省撫州市臨川二中高三學生雷某上課時玩手機,被班主任孫某發現后沒收。
9月14日上午,雷某前往學校某副校長辦公室反映師生有矛盾,后經說服協調離開。約3小時后,雷某徑直走入孫某辦公室,用刀刺向其頸部,致孫某當場死亡。
9月16日上午7時23分,逃至上海的雷某撥打110投案自首,現已移交江西警方。
9月14日,江西撫州臨川二中的高三學生雷某因不滿班主任孫某的嚴格管理,用一把水果刀在辦公室刺向孫某頸部致其當場死亡。而這起事件的起因,據臨川二中校辦主任熊海水稱,系因雷某在課堂上玩手機被班主任沒收引發。
未滿18歲的雷某,原本將在7個多月后參加高考,順利的話將步入人生的下一站——大學。然而這起殘忍的弒師事件,卻宣告了兩個家庭的徹底破裂。臨川二中系江西名校,以高升學率和嚴格管理而聞名,慘劇過后,也引發人們對于傳統教育管理的重新思考。
這是怎樣的一位老師?
教化學,被學生戲稱“大師兄”
這起校園慘案發生后,臨川二中的學生也在網絡上激烈討論著。有的同學認為,作案學生雷某不會簡單地因為老師沒收了手機就實施如此可怕的殺人行為,猜測老師在處罰學生的過程中有失偏頗,讓學生覺得自己被針對而產生心理不平衡,要求繼續調查還原真相。也有人持完全相反的觀點,認為死者為大,不應妄加評論或者揣測,這對死者和親屬都太過殘忍。更多人則是為這位逝去的80后年輕班主任感到惋惜,表達哀思之情。
對于犯罪嫌疑人雷某,臨川二中校方曾給出如此評價:喜歡上網,課堂上經常睡覺,學習成績一般。臨川二中校辦主任熊海水稱,9月13日雷某在課堂上玩手機被班主任孫老師發現后沒收,第二天早上雷某還曾到該校一名副校長辦公室反映師生有矛盾,后經說服協調,師生兩人離開。約3小時后,雷某在班主任孫某的辦公室將其殺害。
畢業于臨川二中、現在南昌上大學的張同學曾在2008年上過孫老師的化學課,他對孫老師的回憶是:“身高大概1.75米,體型偏瘦,平時對學生比較客氣,笑起來眼睛瞇成一條縫。雖然偶爾會生氣,但是極少發火,印象中并沒有過打罵學生等情況。”另外一名上過孫老師兩年化學課、如今已讀大二的學生表示,孫老師非常認真負責,當年他和同學還親切地稱他為“大師兄”,至今他還保留著自己和孫老師的合影。
對于雷某的自首,多數校友都表示希望案件盡快完結,還死者一個安寧。
這是怎樣的一所中學?
臨川二中創“高考神話”
以“沖出全市、跨進全省、躍入全國、飛向全球”為辦學目標的臨川二中,是“江西省優秀重點中學”和首屆“江西十大榜樣學校”,每年高考,該校的學生都能取得驕人成績,被譽為“高考神話”,而校方也把錄取名牌大學的學生人數和一本、二本的錄取率,當作最值得驕傲的數據。該校不僅吸引了臨川周邊地區的學生轉入,甚至北京、上海、新疆、黑龍江等十余個省市的學生都前往“留學”。
晨報記者在撥打臨川二中的電話時能聽到這樣一段語音介紹:“……我校今年高考15人錄取北大、清華、中國科大少年班,和美國、澳大利亞的名牌學校,6人保送全國名牌大學,二本上線人數2043人,并創造了一校有4人錄取空軍和民航飛行學院的全省紀錄……”。而瀏覽臨川二中的網站時,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豎行紅色醒目大字:“臨川二中2013年高考繼續保持穩定發展和全省領先優勢。”
臨川二中的學生確實優異過人,這所學校傳遞給人們的信號就是“名校錄取”和“高升學率”。對于校方實行怎樣的管理,晨報記者并未看到相關介紹。
這是怎樣的一種“恨”?
這是“一代人”與“傳統管理”的矛盾
在臨川二中的學校簡介中,記者看到,“臨川二中以其‘管理嚴、教風良、學風好、校風優、質量高’而聞名于省內外”,“管理嚴”被放在了首位。在這一事件中,有不少人認為雷某的過激行為和臨川二中“過分嚴格的管理”有關,矛頭直指“臨川現象”。
昨天下午,晨報記者采訪了從事教育事業多年、也曾任高中名校校長的張老師(應要求隱去全名),他認為“學生弒師”事件是一個特殊事件,不具有普遍性,雷某殺害老師和校方的嚴格管理未必有本質聯系。“但是這一事件卻切實地反映出了一對矛盾,那就是‘一代人’與‘傳統管理方式’的矛盾,這點值得教育者去思考,值得社會去關注。”
現如今,手機已經成為了人們生活中極其重要的一部分。而與十幾年前不同的是,現在的學生一族大部分都有自己的手機,他們通過手機同自己的社交圈形成聯絡,通過手機上網了解身邊和社會的動態,通過手機來娛樂消遣。更重要的一點,手機不僅僅是一個媒介,也是隱私的載體,這就更加突出了手機的特殊性。張老師說:“對于學生來說,過度使用手機或多或少都會分散注意力,影響學習,所以學校方面對手機的使用加以管理是必要的,然而如何管理卻是一個問題。”
當老師發現學生上課玩手機,簡單地沒收手機恰當嗎?張老師表示,這是一個“督”和“導”的問題,也需要學校、家長和學生三方面的溝通和互動。作為校方,應該制定一套規定來規范學生在校對手機的使用行為,比如說上課時不能使用手機,違規后應該如何處理等等。老師除了擔任“監督”的角色之外,一旦發現違規使用的情況,應該起到“引導”作用,引導學生合理使用手機,同時同家長建立起聯系,確保家長知情。
這需要怎樣的“解”?
每個老師都應該是“心理老師”
“弒師”事件一出,有不少人猜測作案學生雷某的“憤恨”應該在心中積郁了很久,也有可能是由于學業壓力太大而造成了心理問題。臨川二中配有一名姓池的心理咨詢老師,晨報記者嘗試聯絡她詢問雷某以及臨川二中學生整體的心理情況,但多次撥打池老師手機都無人接聽。
目前大多數中學都配有一名心理輔導老師,教授心理學相關課程或者在“心理咨詢室”為同學排疑解惑。雖然學校倡導學生遇到問題向老師傾訴,不過大多數學生遇到心理問題都“不愛開口”,而且一所學校數千名學生,以心理老師一人之力確實難以顧及,“心理咨詢室”雖不可說是形同虛設,卻也收效甚微。對此,張老師表示,學校缺少心理學方面的師資是客觀存在的問題,不過他認為學校的每個老師都有接受心理培訓的必要,每個老師都應該是“心理老師”,據他所知,上海等地的很多學校都已經在這方面著手開展培訓。
學生在中學階段,每天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學校度過,和老師、同學接觸的時間甚至多于和家長在一起的時間,對于一些寄宿制學校來說更是如此,因而老師的角色就更顯重要。
此外,張老師還認為,良好的師生關系也有助于提高成績。學生成績的提高除了老師的教學和自身的努力之外,寬松的外圍環境和心理機制也非常重要。然而現在一些學校班級人數眾多,高三課業壓力大,使得老師完成教學任務外無暇與學生溝通、疏導學生的心理問題。
[律師說法]
未滿18歲不會判死刑
雷某自首后,接下來將面臨法律的嚴懲。上海君康律師事務所律師薛安軍告訴記者,按照目前已經公布的案情,雷某將被以故意殺人罪的罪名起訴,但如果按照校方說法“雷某未滿18歲”,他將不會被判處死刑。
按照我國《刑法》規定,一般情況下刑事犯罪嫌疑人在16歲以上,將被追究刑事責任。而對于故意殺人、傷人、販毒等情節較為惡劣的犯罪行為,14周歲以上就可以追究刑事責任。薛安軍就雷某的案件分析稱,法院在最終的量刑時,雷某的年齡、自首情節、有無犯罪前科等因素都將被考慮在內,正常情況下,雷某將面臨15年以上至無期徒刑的量刑。
(原標題:手機引發血案,學生刺向班主任頸部)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