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1日起,新修訂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正式開始實施,其中關于“與老年人分開居住的家庭成員,應當經常看望或者問候老年人”的規定,被媒體解讀為“常回家看看寫入法律”,引發社會廣泛熱議。在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來臨之際,記者發現,針對不少在外打拼的年輕人因為工作等原因無法回家看望父母這種情況,不少淘寶店推出了收費代看父母的業務。
淘寶網店推出“代看父母”服務多數受訪者不認可
在海口一家傳媒公司工作的任女士是江蘇人,據她介紹,因為平常工作比較忙,基本上每年只有春節才能回家與年近六旬的父母團聚。今年中秋節前,已經三年沒有回家陪父母過中秋的任女士,早早就訂了機票,誰知訂票第二天,就接到公司通知,中秋節要到北京出差,回家計劃泡湯。就在任女士無比失望時,她在淘寶上發現,有店家提供老家江蘇省常州市區域內“代看父母”服務,一番咨詢之后,任女士花了350元錢訂購了一份“自己不能回家,找個人回家也算是一種補償吧”的服務產品。據悉,在淘寶上提供“代看父母服務”的店鋪很多,范圍遍布全國各地,海南也不例外。按照任女士提供的網址,記者在淘寶上找到了一家名為“××誠信商城之家”的店鋪。記者注意到,這家店鋪共有9款商品在售,其中7款商品均為“代看望老人服務”,售價100元至300元不等,服務范圍包括海口、三亞、陵水、萬寧、五指山、瓊海等地。根據店主提供的商品描述,除了服務范圍不同外,這7款“代看父母”服務的內容基本類似,主要包括1-2人上門代看父母,將父母狀況寫入探望報告,陪同聊天,傳遞播放子女問候的照片視頻給父母看,拍攝父母照片視頻等,根據客戶需求,還可以提供禮品代購、做家務等服務。
上架兩月無成交
店主:只為提醒常回家看看
“放上這幾個寶貝(淘寶慣用的對產品的稱呼)也并非是真的想靠這個來賺錢,主要是想提醒大家常回家看看老人。”據“××誠信商城之家”店主鐘先生介紹,店鋪是自己2011年注冊的,7款代看望老人的產品是今年7月份上架的,兩個多月來,雖然也有人曾咨詢過,但并沒有人真正下單,所以這項業務至今也沒有開展過。“今年7月份‘常回家看看’被寫進法律后,淘寶上冒出來了很多提供類似服務的店鋪,但真正接到單的屈指可數。”店主說。
如果真有顧客下單該怎么操作呢?對此,店主“鐘顯日01”表示,自己會以客戶朋友的名義代為上門看望老人,查訪老人的健康狀況,陪老人聊聊天,播放、拍攝兒女、老人的視頻照片等,“主要是希望幫助子女或父母了解對方過得如何,如果客戶覺得我做得不錯,以后有時間了可以經常代為探望,成為朋友相互走動。”對于收費,鐘先生告訴記者,雖然自己在每一款代看望老人的產品下都標示了價格,但在他看來,這是個良心活,很難準確定價,“我標示的基礎費沒有寫按何計算,因為沒法算,你說怎么定義呆多久才算是合格或盡責呢?難道正遇上老人有困難需要幫助但在時效之外便不管了嗎?我們遇見了能搭把手便去幫助,難道也是將此作為計費嗎?所以這事兒沒辦法精確計算,全憑個人品格。”
多數市民不認可
律師:此類服務易發生糾紛
對于這種花錢雇人代替自己探望父母的行為,市民是否能接受并愿意嘗試呢?記者隨機采訪了50名在海口工作的市民,其中僅有3人明確表示能接受并愿意嘗試,其他的47人要么表示不能接受,要么表示不會嘗試。“代看望總比不看望好吧?選擇代看望雖然是無奈之舉,但我覺得總比那些對父母親不聞不問的人要好得多,雖然沒有自己回家強,但至少說明自己心里還是惦記著父母的呀。”對代看望老人持支持態度的市民張小姐說。
雖然張小姐的說法得到了部分市民的贊同,但更多的市民想法卻與王先生類似,“我覺得花錢雇人看望老人沒有什么意義,老人們還是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如果實在回不了家,完全可以委托在家的親朋好友代為探望,讓陌生人上門我覺得不安全。” 王先生的擔心并非沒有根據,據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律師鐘敏介紹,新《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實施后,不回家看望老人成了違法行為,但這需要的是子女親自去看望,找人去“代看”其實不能算是履行法定義務,“‘代看老人’與立法的初衷是相違背的,更何況這種服務目前還沒有一個明確的法律規范和行業法規,很容易埋下發生糾紛的禍根。”
?
相關鏈接:
海口海秀東路奇景:月餅票販子馬路上談生意?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