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山西靈石縣的王家大院,到榆次的常家莊園;從再造大同古城,到太原舊城改造,他曾因所到之處對舊城的大拆大建被稱為“耿拆拆”、 “造城市長”……也曾因改造舊城百姓受益在其離任時引發百姓上街挽留。
他如何看待城市中的棚戶區現象?如何做到公平拆遷?如何解決“釘子戶”問題?金秋九月,新華社記者走進山西太原,圍繞城市棚改中的熱點話題,專訪了太原市市長耿彥波。
棚戶區是歷史的后遺癥
問:您如何看待城市中的棚戶區現象?太原的棚戶區是怎樣產生的?
答:太原作為省會城市,城市中心區就存在大量棚戶區。過去城市規劃不是連片建設,哪里有空地、哪里好拆就在哪里建,留下一個碎片化的城市,帶來的問題就是高樓之下就有棚戶區。
棚戶區也是舊城改造的后遺癥。以前在城市改造中將平房的毛地出讓給開發商,拆遷也由開發商來做。很多開發商出于經濟利益,只拆好拆的地方,難拆的留下,于是造成城市中大量棚戶區的存在。
太原還有很多土木、磚木結構的四合院等古建,老百姓在里面建了大量私房,但在城市文化保護中沒有對此進行梳理和保護,逐漸形成了新的棚戶區。此外,太原作為老工業城市,有很多五六十年代的老工廠宿舍,企業破產后沒能力改造逐漸形成棚戶區。再加上城市中有大量城中村,一定意義上也是棚戶區。
問:太原是個有2500年歷史的古城,未來發展如何定位?
答:太原的定位應該是一流的省會城市,對太原的城市規劃,應該在傳統文化和城市發展中找出結合點,既保護文化遺產,又進行城市更新。來到太原后,我組織力量對全市140多處有價值的文化遺產進行調研,確定了142片歷史遺存保護。
在太原古城區,我們就以路為基,把點穿成線、以線形成面,做成“城市會客廳”,來展示太原厚重的歷史文化。四合院可以改造成文化景點或歷史展示廳,這在保護文化遺產的同時,也會提升城市品質。
不能把拆遷“妖魔化”
問:拆遷是棚戶區改造的最大難題。有人說,您來太原一年不到,拆遷量是過去十年的總量。對您拆遷,社會上褒貶不一,對此您怎么看?
答:很多人把拆遷“妖魔化”了,認為拆遷就是損害老百姓的利益,對百姓是一種災難。
今年以來太原市的拆遷面積已達500萬平方米,預計全年拆遷面積700萬平方米,等于我在大同5年拆遷量的一半。
太原拆遷之所以速度快,在于我們出臺的拆遷優惠政策和安置政策能確保老百姓在拆遷中得到好處,力求做到“征收誰,改變誰,造福誰,給百姓幸福感而不是災難”;此外,市委、市政府跟百姓說話從來都是說話算數的,在百姓中樹立了誠信品牌,因此拆遷得到了百姓的擁護。
問:太原的拆遷政策如何保障老百姓利益的?
答:我們制定了標準統一的拆遷政策,對征收百姓住宅房屋原建筑面積實行零成本以舊換新,每戶可在原建筑面積上無償贈送15平方米,贈送后不滿55平方米的,不足部分按1000元每平方米補貼價補交;55至70平方米范圍內按2000元每平方米優惠價補交;超過70平方米的安置面積按市場價補交。另外,符合住房保障條件的可優先給予住房保障。
我們給老百姓算過賬,原先一套20平方米的待拆遷房,要置換一套70平方米住房大概要掏5萬元,但加上獎勵費、過渡費、搬家費,基本可以不花什么錢。
我們跟老百姓保證,拆遷安置房面積不低于70平方米。部分區域拆遷盡可能做到就近就地回遷,讓高收入人群和低收入人群居住在一起,不要形成新的貧民窟。
我們在拆遷中始終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政策取向是把老百姓利益最大化,力求真正把黨的政策辦到老百姓心坎上,給百姓一個創造新生活的機會。
對釘子戶的遷就是對多數人的不公平
問:為何太原從今年起不再由開發商拆遷,而是改為政府統一征收房屋?
答:我在大同的時候就提出,在拆遷問題上必須實行公平拆遷。要實行公平拆遷,就必須由政府統一拆遷。
以太原為例,目前拆遷中90%的問題都是過去開發商參與拆遷造成的。開發商參與拆遷會帶來嚴重的社會不公平。老實人被拆遷時開發商往往會把價格壓得很低,而對那些不講道理的拆遷戶,開發商往往高價收購,或者使用黑社會手段強拆。由此導致百姓認為拆遷會侵害自己的利益,久而久之形成扭曲的社會價值觀。
目前,太原市約有2萬戶安置不了的滯遷戶,政府都將接手安置。凡是老百姓有上訪的,我告訴房管局,要認真記錄,了解拆遷難的原因。是開發商造成的,就找開發商算賬,該付的錢要付。政府給老百姓買單,但不給開發商買單。
問:棚戶區改造中,多數業主希望拆遷,但少數釘子戶如果漫天要價,拒絕搬遷,就會阻礙整個項目。您如何解決釘子戶問題?
答:對于拆遷中的釘子戶,政府首先要做到統一拆遷補償標準,沒有標準,政府就會失序。統一的惠民政策到位后,就如同一把尺子,要嚴格執行,要讓拆遷戶覺得當釘子戶不劃算。對釘子戶的遷就,就是對多數人的不公平。如果形成“誰不聽話、誰漫天要價,誰就得便宜”的局面,老實人就會越來越少,社會就難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造城”的過程也是民生改善的過程
問:很多人把您稱為“造城市長”,認為您走到哪里拆到哪里。對此您怎么看?
答:說我“造城”,是一種妖魔化的概念,也有說我造城是政績工程。從改造榆次老城到現在,我一直伴隨爭議走到今天。但是,我想反過來問,造城有什么錯?城市是人類文明發展的結果,我在整個造城過程中,更多是民生改善的過程。
造城要看造什么?我主要是修路,改造棚戶區,修學校和建醫院。能否實現“學有所教、老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是一個城市及格與否的標志。城市要實現垃圾、污水處理、水、電、氣、熱全覆蓋也是造城的過程。
目前太原城市化建設中,80%的建設都是民生問題。在城市改造中,我從沒有動過這樣的念頭,即“犧牲老百姓利益”來搞城市建設。老百姓要成為城市改造中的受益者,而不是受害者。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