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購買私家車的消費者越來越多,為“新手”服務的汽車陪練市場也越來越大。記者近期在海口等地的汽車陪練市場調查時發現,由于缺少明確法律法規的規范,導致沒資質、沒合同、沒監管,所謂的“三無”汽車陪練公司大量存在,駕駛學員的安全問題存在極大隱患。
一張名片一臺車開起“陪練公司”
最近,海口市民小孫買了一輛小轎車,但是持有駕照多年的他卻不敢駕駛,于是通過街頭散發的名片找到了一位“汽車陪練”。可是花了200多元練了三個小時,小孫感覺沒學到什么東西還不少挨教練的罵。“實用的技術一個都沒教,我真懷疑他是不是正規的教練。”
小孫的質疑不無道理,隨著汽車陪練行業日益壯大,陪練水平良莠不齊,無證經營的,無資質教學的現象層出不窮,而消費者很難判斷這些“陪練”是否正規。
記者在“58同城”網上搜索“陪練”“陪駕”等關鍵字,搜索到相關信息上千條。而在街頭搜集的“陪練業務”名片內容也類似,多是標榜自己是專業陪練公司,有一支駕駛經驗豐富的教練團隊,可提供一對一指導,短時間內可讓學員掌握駕駛技巧,價格從每小時50元到100元不等。
記者根據一張名片上標注的電話號碼,聯系到海口市秀英大道一家名為“誠信汽車陪練”的公司,一位自稱姓吳的教練開價每小時50元,并且強調自己是正規公司,有6名經驗豐富的教練提供陪練服務。約好時間后,吳教練開著一破舊不堪的“長安之星”面包車前來見面。
當記者提出要去公司看看規模,并要求簽合同、提供發票時,吳教練卻表示出了為難,坦承自己是小本生意,不提供發票,但可以搞到。而記者提出想換一名教練時,吳教練說其他教練不在家。最后,他無奈地說出名片上所謂的公司并沒有在工商局注冊,自己是“光桿司令”,“公司”只有他一名教練和一輛面包車。
記者了解到,海口的汽車陪練行業魚龍混雜,真正具備營業執照和相關資質的很少,靠一部電話、一張名片和一臺車就可以招徠生意。海口市工商部門表示,目前在海口登記注冊的陪練公司只有十幾家,只要無法出示營業執照的都是“黑陪練”,消費者應該謹慎選擇。
“陪練”三大亂象暗藏諸多隱患
海南省汽車行業協會負責人冷輝表示,汽車陪練行業如果健康有序發展,是一個潛力巨大的服務性行業。但是它起點低、門檻低,而且沒有專門的政府職能部門對其進行監管,滋生出了幾大亂象,已經嚴重制約了行業發展。
亂象一:教練資質難確定水平良莠不齊
針對汽車陪練教練資質問題,海南省人力資源開發局和海口市交通局道路運輸管理處方面均表示,目前尚沒有“汽車陪練”教練這一職業的相關培訓標準和資格證,提供陪練服務的人員只要不違反交通規則,持有駕照,交管部門并無權予以處罰。
海口南端汽車陪練公司是一家成立十余年的正規駕駛培訓公司,公司負責人周吉平告訴記者,公司的教練員駕齡都很豐富,但一些沒注冊的小公司就不能保證了。海口市民王女士和盧女士還遭遇“黑教練”騙取錢財和性騷擾的情況。
亂象二:“口頭協議”難保證消費者權益
周吉平說,正規陪練公司在教學開始前會跟學員簽訂協議,約定陪練價格、車型、安全須知等。如果發生安全事故,則按照保險公司的相關規定進行理賠。“簽訂書面協議對學員和公司雙方都有好處,明確各自的權利義務,以防出現問題后糾纏不清。”
而記者假扮學員身份采訪的吳教練則表示,有人預約時先談好價錢確定陪練后才能見面,一般沒有什么協議,頂多就是口頭交代點注意事項。
亂象三:陪練車陳舊安全隱患大
周吉平說,正規公司的陪練車輛會有專人定期保養,檢測手續齊全,車況良好,而一些“黑陪練”購買的車輛大多數是二手車,甚至報廢車輛,不光車況差,而且存在安全隱患。導致的結果是練習效果不好,如果一些“新手”不當操作,很容易發生交通事故。
行業調研和規范制定需盡快提上日程
一些專家表示,我國的機動車駕考人數每年都在增加,相關的衍生產業市場潛力大,比如陪練行業就已經在不少城市興起了十幾年。但是我國在駕考方面的制度已經比較嚴格,而與之相關的行業還缺乏法律法規約束。
海口市一些從事駕駛培訓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他們都曾想涉足汽車陪練行業,但是由于缺乏監管,加上一些“無資質”公司的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正規公司已經很難分到一杯羹。
周吉平建議,政府相關職能部門要加快研究這個行業的發展思路,進行市場調研,對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進行市場細分,包括學員對陪練公司的技術條件、硬件設施、服務內容等方面的要求都要有大致把握。
業內人士認為,制定規范汽車駕駛陪練的相關管理辦法也要盡快提上日程,以保障服務雙方的合法權益。目前,杭州等城市的交通部門已經出臺了《汽車駕駛陪駕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對行業規范和從業者資質等方面都有了明確規定。
海南東方國信律師事務所律師李取華表示,消費者在選擇汽車陪練時一定要確認陪駕公司的資質,有無工商營業執照,并且簽訂書面協議。這樣才能保證安全學車,也能保障自己的權益。
?
?
相關鏈接
成陪練葉秉桓成炮灰 李琦黑馬有望逆襲【組圖】?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