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團結中路25號院,提起71歲的張玉霞,院子里的住戶是一片贊揚聲。2003年以前,張玉霞當家委會主任長達25年,為鄰里鄰居熱情服務,可很少有人知道她是一名殘疾人,更不知道她的堅強之外還有脆弱。
丈夫去世 她撫養一雙兒女成人
張玉霞的丈夫是新中國成立前參軍的老革命,后來轉業到原西北熱處理廠工作。張玉霞生性熱心,愛幫助人,從1978年起,張玉霞就當起了院子里的家委會主任,一干就是25年,直到后來社區成立。
1984年,丈夫患癌癥去世,留給張玉霞的是一雙兒女,當時,女兒16歲,兒子14歲。張玉霞沒有正式工作,丈夫單位安排張玉霞在熱處理廠做臨時工。有了臨時工作,再加上當家委會主任的報酬,張玉霞和兒女們的生活不再那么艱難。社區成立后,她還擔任了3年社區副主任。2003年,張玉霞被蓮湖區婦聯評為“蓮湖區優秀婦女工作者”。老人說,她最喜歡做的事就是讀書、看報紙、練書法。2006年,64歲的張玉霞還加入了陜西毛澤東書法研究會。
十七八年前,張玉霞遭遇了一場車禍,張玉霞在醫院昏迷了40多天才醒來。命雖保住了,但張玉霞落下氣短、腿無力等后遺癥,后經殘聯鑒定,構成肢體4級殘疾。身體殘疾后,兒子兒媳提出一起生活,好照顧張玉霞,但被她拒絕了。張玉霞說,兒子成家后搬到外面住了,兒子兒媳至今沒有正式工作,“孩子們很孝順,也很體貼我,但我不想給他們增添負擔”。張玉霞說,2006年,社區為她申請了低保,去年市上還給70歲以上老人發了高齡補貼,如今每個月能領到近500塊錢,“國家給我錢花,我很知足的!”
獨守老房 她會等著女兒回來
張玉霞也有脆弱的一面,說起女兒,她吧嗒吧嗒掉眼淚。女兒今年45歲,10多年了,張玉霞一直沒有女兒的音訊。“她是個聾啞孩子,比兒子大兩歲。”張玉霞說,1996年前后,女兒突然不見了。從那時起,張玉霞到處尋找女兒,她甚至搭車去過陜南、河南南陽等地尋找,但始終沒有女兒的音訊。
張玉霞不愿跟兒子一起生活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她相信總有一天,女兒會回到從小長大的25號院,“她不會說話,也沒法跟人交流,但是她知道這個家,我得等著她回來!”張玉霞說。
如果您認識這樣的老人
請聯系我們
重陽佳節來臨之際,本報與西安市慈善會攜手發起“暖陽行動”,在全市范圍內尋找70歲以上生活困難的老勞模、老基層工作者和老黨員,在重陽節為他們送上社會的關愛與溫暖,向他們曾經作出的卓越貢獻表示崇高敬意。
我們的尋找還將繼續。如果您的身邊有70歲以上的老勞模、老基層工作者和老黨員,老基層工作者特指在村委會、居家委會擔任主任、副主任、支部書記、副書記。如果他們現在家庭負擔較重,或因病因災導致目前生活比較困難,那么請您撥打本報暖陽熱線029-88229999告訴我們,讓我們共同伸出手,使身處生活困境或身陷疾病困擾的老人們,度過一個愉悅的重陽佳節。(記者王曉英 文/記者 張志杰 實習生 曹賽 劉茜?圖/記者 李念)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