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國家大力推動保障房建設,圓了許多人的安居夢。但是,分配與戶籍掛鉤,把流動人口擋在了保障房門外。在上海,申請經濟適用房的夫妻,雙方都必須具有上海市城鎮常住戶口連續滿7年,現戶口在提出申請的所在區連續滿5年;在北京,申請公租房、經濟適用房、限價房,都需要持有北京戶口;在深圳,申請公租房需要本地戶口,還要至少繳納3年的社保。
據測算,一套90平方米的房子,按一線城市住房均價測算,即使非本地戶籍人口滿足條件允許購買,買商品房的總價也要高于同區域兩限房20萬元以上,如果算公租房、經適房,差別會更大。
養老、醫保沒保障
“我所有親人都在上海,我在上海有固定住房。但由于戶口在外地,我們的生活平添了很多麻煩,尤其是看病報銷,差別太大了。”在上海工作了40多年的劉先生感嘆道。他介紹說,醫療保險,擁有上海戶口的居民繳納20年退休后可享受醫療保險。退休后,住院或者急診觀察室留觀所發生的醫療費用,一年內累計超過起付標準的部分,可由統籌基金支付92%,最高支付限額達7萬元。
沒有上海戶口,劉先生退休前雖然按年繳納醫保,一直享受著上海本地醫療保險,但退休后卻發現上海不承擔他這類人員的醫療保險。“退休后醫療保險要轉回原籍,還只能轉自己繳納的一小部分。”劉先生和老伴年紀都大了,老伴又患有嚴重的糖尿病,兩人退休金加起來有七八千元,但醫藥費沒法在上海報銷,成為他們的一個大負擔。
近年來,各大城市對老年人給予多種優待政策,但這些優待往往與“戶籍”綁定在一起。2012年春節,一則北京某公園拒絕外地老人免費入園的新聞在全國掀起波瀾。原來,政府曾規定,北京65歲以上老年人持老年人優待卡可免費逛150余家公園,并可免費乘坐市域內的969條地面公交。有人算算賬,一年至少可以節省上千元。這一政策從今年6月29日起擴展至非戶籍老人。盡管條例做了改善,但規定中的“需持《暫住證》等材料”等條目,還是讓許多常住老人犯難。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