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從國家香蕉產業技術體系產業經濟崗位組織的“2013年海南香蕉產銷形勢研討會”上了解到,香蕉種植區域布局由傳統的優勢產區廣東、海南向廣西、云南轉移,由此改變著香蕉產品的競爭格局和市場格局。這對海南香蕉優勢種植區域提出挑戰,同時,香蕉產業的營銷模式和營銷策略也受到挑戰。那么,海南香蕉種植產區優勢不再明顯,今后我省香蕉產業又該如何發展,記者就此進行了采訪。
消費 市場有很大潛力可挖
香蕉是海南的特色優勢產業,從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開始,隨著不少工商資本介入海南的香蕉種植,很快得到了快速發展,迅速成為中國香蕉產業化發展的領頭羊和風向標。
據介紹,2006年海南省香蕉種植面積達69萬畝,總產量108萬噸,產值達26億元。到2009年海南全省種植面積75.4萬畝,產量159.6萬噸,產值近50億元,香蕉成為海南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
海南香蕉由于氣候、土壤等原因,品質也不斷得到國內經銷商的認可。
一是海南香蕉生產以反季節蕉為主,即每年集中于2至6月間上市,這與中國其他香蕉產區形成了錯季供應,上市時間岔開,香蕉質量也相對較高。其次是海南香蕉與國外進口香蕉相比,具有較強的品質優勢。
海南處于南亞熱帶地區,氣溫相對陰涼,日夜溫差大,是生產高品質香蕉的理想氣候帶。再是區位優勢。中國是主要產蕉國,也是世界最大的香蕉消費國之一,市場潛力巨大。目前中國年人均香蕉消費量6.3千克,而世界平均水平為13.9千克,在一些發達國家,香蕉人均消費量遠高于中國,如美國年人均消費量為13.3千克,日本為11.2千克。可見,中國香蕉消費還存在較大發展潛力。
擔憂 種植面積萎縮
省農業廳南亞辦有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海南香蕉種植面積正在萎縮,今年預計種植的面積在50萬畝左右。這主要受近年來香蕉枯萎病的影響。
瓊州學院副校長過建春教授在2013年海南香蕉產銷會議上說,香蕉種植區域的布局由傳統的優勢產區廣東、海南向廣西、云南轉移已成趨勢,正在改變著香蕉產品的競爭格局和市場格局,對傳統的香蕉優勢種植區域提出挑戰,對香蕉產業營銷模式和營銷策略也提出挑戰;香蕉種植及經營模式向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和品牌化發展趨勢已經越來越明顯;競爭更加激烈且呈現多元化格局,香蕉經營者不僅面臨著同一市場供給與需求的競爭,國產香蕉與進口香蕉的市場競爭、香蕉產品與替代水果的競爭,還面臨著同一時間不同種植區域同一產品上市時間的競爭,不同品質和品牌的競爭等等,只要產品具備了高品質、規模化、標準化等,在競爭中就能處于有利地位而獲得較好的盈利機會;海南建設國際旅游島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國際旅游島建設推動了海南香蕉產業的機會成本上升,土地租金和勞動力成本上升直接推動海南香蕉種植成本上升,海南香蕉產業發展令人堪憂。
探索 提升香蕉品質
業內人士建議,各個香蕉產區可分時上市,他把國內的香蕉產地分成北中南3個區域,北部的福建、廣東可選擇10月之前上市,這樣可以避免臺風和寒潮;中部云南、廣西可選在頭年10月至次年3月上市,可有效避免冰雹災害;海南分南北可選在3月至9月上市,不受臺風影響,品質也有保證。
香蕉體系首席科學家張錫炎博士則認為,海南香蕉種植優勢約有二十多年的歷史。這幾年,海南香蕉種植整體產業優勢不明顯,規模不太大。主要是海南臺風多,蕉農種植香蕉的風險大,加上這幾年根治枯萎病沒有很好的辦法,影響種植面積擴大。即使這樣,張博士依舊堅信,海南香蕉個體經營仍然有明顯優勢,溫度仍是其他省份不可比的,在季節上仍然可以種出優質香蕉。
針對香蕉產業面臨的枯萎病防治問題,張博士建議從采用合適的抗病品種、改進耕作模式、對感病植株實施有效處理、實施有機栽培持續改進土壤肥力結構和性狀等方面實施綜合防控,這樣就有利于有效控制病蟲害蔓延,提高產出率,改進香蕉品質。
過建春教授認為,如果產品特色和營銷策略做得好,國際旅游島建設也將成為海南香蕉產業發展的大好機遇,可以為香蕉產品特別是高端產品和特色品種的銷售提供廣闊的市場。尤其是有機栽培模式是香蕉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也是適應未來市場需求的一種明智選擇,是海南香蕉產業發展值得探索的一條途徑。
?
相關鏈接:
香蕉價格疲軟種植效益下降 海南部分蕉農改行種甘蔗?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