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茂名高州市一老人由于中風無法動,其兒子鄧漢林代為到高州新垌信用社大路坡分社取錢。在鄧漢林因為父親姓名變更問題先后跑了兩趟后,信用社又要求老人親自來,并稱“打針你就拔了針頭讓他過來”。多名家屬將老人運到信用社后,要求工作人員道歉未果,僵持之間老人猝死。
此事昨天經媒體曝光后,高州市農村信用合作聯社新垌信用社大路坡分社主任、大堂經理等2人已被停職調查,當班的一名柜員也被作停崗調查處理;高州市委表示,高州市已成立工作組對事件作進一步調查處理。
家屬說法
重病老人被要求親自取款
據了解,猝死在新垌信用社大路坡分社營業廳的老人叫鄧某芳,今年69歲,系高州市新垌鎮新德村人。事發前中風,“他既不會動,也不會說話。”鄧家人說,為了給老人治病,他們打算將老人在大路坡分社存折里的3萬元錢取出來。
9月27日9時許,鄧某芳的兒子鄧漢林帶著鄧某芳的戶口本、兩張身份證(一代證姓名為“鄧某方”,二代證姓名為“鄧某芳”)去取錢。由于辦理存折時用的是一代證,與二代證有一字之差,信用社工作人員讓鄧漢林去村里開證明,以證明二者為同一人。
鄧漢林于是回村找干部開了證明。鄧漢林帶著證明回到信用社后,工作人員又稱沒有派出所蓋章。鄧漢林就拿著證明,跑到了當地派出所,按要求加蓋了印章。再次回到信用社后,營業廳工作人員問鄧要取多少錢,鄧告知說要取款3萬。這時對方告訴鄧漢林:“鄧某芳要親自來信用社(才能取款)。”
鄧漢林說,他父親因病重在家打針,無法前來,希望能通融一下。但對方不答應,并說“打針你就拔了針頭讓他過來”。
老人被運到農信社后死亡
無奈,折騰了兩圈的鄧漢林只能回家跟親戚商量,決定用雙輪木板車把重病中的老父鄧某芳拉到信用社。“中午11點從家里出發,去找了幾個親戚,有人打傘,有人拉車。”鄧漢林說。
一行人再次來到信用社后,工作人員同意取錢。此時,鄧漢林及親屬要求工作人員就“打針你就拔了針頭讓他過來”說法給老人道歉。但這名工作人員沒出來,于是雙方又僵持著。
下午1時10分,新垌衛生院的醫務人員宣告鄧某芳死亡。
鄧漢林說,父親死后,雙方一直僵持到當晚9點多,最后以信用社賠償13萬而告終。
農信社回應
員工態度粗暴不熟悉業務
10月16日上午,高州農信社大路坡分社大廳門可羅雀,前來辦理業務的人很少。記者說明來意后,工作人員剛開始表示不知情,隨后表示會通知高州農信社。
“他的情況屬于無密碼存折取款,必須本人親自取,這是我們的制度,也是為了保護客戶資金的安全。”高州農村信用社辦公室陸主任告訴記者,經過調查,農信社未發現工作人員有違規行為,但信用社工作人員態度粗暴,“說"拔了針頭讓他過來"這樣的話,肯定會令客戶難受。”
陸主任說:“如果確實是病重,可派員到現場核實。”陸主任認為,高州農信社處理過這樣的案例,大路坡分社工作人員對業務不熟悉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鄧漢林給工作人員傳遞錯誤信息,也導致了信用社沒有按照這一規定來辦。
陸主任表示,國慶收假回來,事情比較多,暫時還沒有對相關人員進行處分,但會在規定的期限內對涉事員工進行內部處分,“這不是整個信用社系統的問題,是個人的問題。”
否認對鄧家賠償13萬元
陸主任提供了當天柜臺監控錄像,來證明鄧漢林給工作人員傳遞錯誤信息。監控錄像顯示“大路坡分社,柜臺2,2013年9月27日”,畫面是鄧漢林當天取錢的情景,雙方用方言交流。
在9點39分54秒處,陸主任進行翻譯。柜員問:什么病?鄧漢林回答:腳痛。另一位柜員說:腳痛,你搭他過來取錢不就行了,我這里又不是沒有錢。鄧漢林沒有出聲。
針對上述細節,鄧漢林稱:“我沒有說過這樣的話。”
陸主任承認給鄧家錢,但否認有13萬,“三四萬吧”。
官方處理
農信社三人被停職停崗
記者昨天從高州市委了解到,“讓兒代取錢屢遭拒,高州六旬中風老翁猝死農信社”事件發生后,高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昨天已成立了由公安、監察、衛生等部門和新垌鎮黨委政府組成的聯合調查組,對該事件進行全面、深入的調查,力爭盡快查清事情真相,及時向媒體通報,并依法依規對相關人員進行嚴肅處理。
同日,高州市農村信用合作聯社作出決定,對新垌信用社大路坡分社主任、大堂經理等2人進行停職調查,對當班柜員一人進行停崗調查。
目前,高州市調查處置新垌信用社“9·27”事件工作組仍在加緊調查。針對老人猝死農信社事件,高州市要求:全市各窗口單位認真組織開展業務知識學習,切實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水平,防止類似事件再度發生。
分析
誰慣出了銀行的“霸氣”
湖南郴州儲戶本可兌付22萬元,銀行卻以失效為由給8000元打發;湖北武漢儲戶存款26年利息不夠交管理費,反欠銀行錢;身患白血病和癌癥的陜西西安老人被急救車送到銀行重設密碼……類似事件最近在多地銀行頻繁上演。人們不禁要問,銀行為何如此“霸氣”?
類似的“霸王條款”一直是投訴的熱點。還有網友盤點出銀行的“雙重標準”:ATM機取出假錢,銀行無責;網上銀行被盜,儲戶責任。同樣一個儲戶取款時,錢被機器吞了,被告知要等兩個工作日;而機器多吐了3000元,客服立刻趕到現場處理。這種對待銀行和儲戶利益的差別化“重視”,讓許多人無法理解。
武漢大學社會學教授周運清說,銀行本屬于服務行業,但個別大型銀行似乎沒有把自己定位為服務者。銀行從儲戶身上獲取了高額的存儲利差,卻沒有提高服務水平,用心回饋儲戶。
不難看出,造成國有商業銀行服務質量備受詬病的根源在于壟斷。武漢科技大學金融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說,壟斷制度確保了銀行能夠獲得高額利潤,市場份額相對固定,競爭不充分,怎會俯下身去搞好客戶關系呢?這就要求相關部門完善法制法規,加大監管力度,維護消費者利益。
當然,僅憑監管部門的治理,只會讓銀行暫時“夾起尾巴”。董登新說,根治銀行業的傲慢病就必須切掉壟斷毒瘤,破除現有壟斷格局,引更多社會資本加入,形成優勝劣汰的市場規則,增強消費者的選擇機會與博弈空間,銀行業服務民生才不是一句空話。
據《南方農村報》新華社報道
????因為之前取錢時三次輸錯密碼賬戶被鎖,需要更改銀行卡密碼,且銀行要求本人必須親自辦理,于是他被120急救人員用急救車送到工商銀行西安紡建路支行門口,并在他們的幫助下被放在擔架上抬進營業大廳,才最終完成了按指印這道程序。
【銀行冷漠服務屢遭質疑】
新華社:誰慣出了銀行的霸氣?
????壟斷制度確保了銀行能夠獲得高額利潤,市場份額相對固定,競爭不充分,怎會俯下身去搞好客戶關系呢?這就要求相關部門完善法制法規,加大監管力度,維護消費者利益。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