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0月22日電中國國務院新聞辦22日發表《西藏的發展與進步》白皮書。白皮書指出,西藏人均壽命從1951年的35.5歲提高到現在的68.17歲,孕產婦死亡率和嬰兒死亡率均大幅下降,人民的健康水平大幅提升。
白皮書指出,在舊西藏,由于經濟落后、新生兒成活率低、醫療條件差、僧尼人口比重大等因素,人口增長長期處在停滯狀態。和平解放以來,西藏人口由1951年的114.09萬人增長到2010年的300.2萬人,其中,藏族人口271.6萬人,占總人口的90%以上。西藏一直實行寬松的生育政策,對占總人口80%以上的農牧民不限制生育數量。政府倡導晚婚晚育、優生優育、科學文明的婚姻生活。
白皮書說,在舊西藏,僅拉薩、日喀則有規模很小的少數官辦藏醫機構、私人診所和民間藏醫。目前,已建立以拉薩為中心,遍布全區城鄉的藏醫、西醫、中醫相結合的公共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實現了“一村一衛生室”的目標。以免費醫療為基礎的農牧區醫療制度覆蓋全區農牧民。西藏自治區政府安排專項資金2300萬元,建立了農牧民群眾大病補充醫療保險。西藏在全國率先實現城鄉居民免費健康體檢,經費補助標準逐步提高,目前為年人均300元(人民幣,下同)。2012年,對1032名先心病兒童實行免費救治。
白皮書指出,西藏的科學教育事業迅猛發展。在舊西藏,接受教育的絕大多數是貴族子弟,占總人口95%的農奴和奴隸沒有受教育權利,青壯年文盲率高達95%。現在,西藏掃盲人口覆蓋率達到100%,青壯年文盲率下降到0.8%,15周歲以上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達到8.1年。
白皮書說,西藏已建立起一個涵蓋學前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等完整的現代教育體系。2007年,西藏在全國率先實現9年免費義務教育,2012年又在全國率先實現15年免費教育(學前教育3年、小學6年、初中3年、高中3年)。
白皮書指出,在舊西藏,除藏醫、天文歷算外,現代意義上的科研機構和科研人員處于空白。目前,西藏擁有國有獨立科研機構33所,民營科研機構10所,自治區、地(市)、縣(市、區)三級農牧業科研和技術推廣機構184個,國家級和自治區級農業科技園區、重點實驗室29個,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7家,自治區級科技型中小企業46家,國家級創新型企業和企業技術中心5家。
白皮書說,目前,西藏有專業技術人員56264人,其中,少數民族43552人,占總數的77.41%。2012年,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5%,對農牧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2%,科學技術普及率達到85%。(完)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