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十八屆三中全會的臨近,有關財稅改革的話題日漸升溫。作為新一輪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財稅改革“牽一發動全身”,因而備受關注。
目前,除了國研中心提交的“383方案”的財稅改革方案,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財政部財科所均向三中全會提交了報告。
昨日(10月30日),財政部財科所有關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目前報告已提交至決策層,“至于大會采納多少不便猜測,但最終方案會很快公布”。據記者了解,在已公開的財稅改革方案中,上收部分事權、穩地地方財源是核心問題。
財稅改革方向/
近日,國研中心公布的“383方案”改革路線圖備受矚目。該方案的制定由國研中心主任李偉與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劉鶴擔綱領銜,后者被認為是中國新一輪經濟改革方案的起草者,其提出的包括“財稅”在內八個重點領域的改革受到業界普遍關注。
“383方案”將當前財政體制問題歸為政府事權不清、收支結構不合理、地方債風險突出,強調以優先調整事權、帶動財力重新配置為重點,啟動新一輪財稅改革。方案提出,以事權合理劃分重新確定財力配置。將基礎養老金、司法體系、食品藥品安全、邊防、海域、跨地區流域管理等劃為中央事權。這或意味著在處理中央和地方關系上,準備走中央繼續收權道路。
分稅制實施以來,尤其是近年,中央與地方財力和支出責任不匹配現象加劇。雖然我國財稅體制也進行過調整,但未能解決財權與事權的矛盾。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王朝才表示,目前財力與支出責任不相匹配的矛盾很突出,中央應該上收部分公共服務的職責,“不能讓所有的地方政府都一味地去抓工業、抓發展,對地方政府而言,財政體制應該要營造更公平的環境”。
此前,關于分稅制的走向,中央的文件表述從 “財權與事權相匹配”,逐漸演變成現在通行的“財力與支出責任相匹配”。記者從財稅界了解到,未來財稅改革的方向是,在分稅制大的前提下,適當提高地方政府在部分共享稅中的分成比重,增加中央財政支出項目范圍。
財政部長樓繼偉曾公開表示,財稅改革需要調整中央與地方的事權劃分,尤其要上收部分地方的事權,其中包括養老、社保等事項。有接近決策層人士評述,這跟樓繼偉的主張有頗多相似之處,樓繼偉擔任此了次財稅改革小組組長。
天津財經大學財政科學首席教授李煒光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財稅改革是未來重頭戲,營改增實際上進一步上收了財權,但有些事權還是留給地方,造成財稅體制的嚴重不匹配?!澳壳爸醒牒偷胤匠袚墓藏熑芜€沒有明確,待厘清后,才好解決財權和事權的匹配問題,這還涉及到政府職能的改革?!?/p>
“383方案”也提到,優化收支結構,促進政府職能轉變,增強中長期財政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穩定地方財源/
由于涉及到地方財政問題,地方債也是影響改革的重要因素。自8月1日開始的地方債審計工作,目前已漸入尾聲,十幾萬億級地方債規模受到各界關注。在土地財政日益緊張的背景下,如何解決地方債、穩定地方財源也是智囊機構在財稅改革中權衡的問題。
財政部財科所金融研究室主任趙全厚指出,穩定地方財源考慮的思路是適度下放財權給地方,建立完善的房產稅、消費稅體系,為地方政府培育財源。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倪紅日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三中全會的方案肯定要解決地方財源問題,尤其是營改增后,作為地方的主要營業稅上收中央,而目前靠補貼和轉移支付難以持續。
據她介紹,官方很早前就開始論證調研如何給予地方政府穩定的財源,該項議題可能成為三中全會的一個重要改革方向。
由于地方財源涉及到財稅改革,這也成為各智囊報告的重要內容,其中房產稅成為焦點問題之一,尤其是在地方財源緊張的情況下。不少智囊機構及高校學者認為,房產稅改革試點擴容是大勢所趨。
財政部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此前也多次表示,要積極擴大房地產稅改革試點范圍,這有利于把地方政府主要注意力,引導到按市場經濟要求優化本地投資環境和公共服務上面,形成地方政府行為與經濟發展、市場機制不斷完善的良性互動長效機制。
“383方案”也提出,要積極推進以房產稅和消費稅為主的地方主體稅建設。加快建立不動產登記制度。擴大房產稅試點范圍,一定過渡期后全面推開,并明確為區縣級政府主體稅。
在消費稅方面,“383方案”稱按消費地原則將國內消費稅劃為地方稅,由生產環節改為零售環節征收,同時將車輛購置稅劃歸地方稅。倪紅日此前透露,“383方案”提出的消費稅改革方向得到官方認可,目前包括地方政府以及高校等至少10個課題組對此進行論證。
另外,“383方案”還提到規范地方發債制度,明確地方政府債務主體,提高地方融資活動透明度,“開前門、堵后門”,擴大地方政府自行發債范圍,并建立債務風險預警機制。
?
?
?
相關鏈接
媒體分析三中全會:一中二中部署人事 三中研究經濟?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