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氣調查
當地建一次房可以擺3次酒
成都商報記者采訪調查得知,娶妻、嫁女、生兒、升學、建房、搬遷……樊榮山所在的泡石溝村擺酒名目眾多,其中僅建房一項就可以擺3次酒:準備建時擺一次,挖好地基擺一次,房子正式建好還可以再擺一次。
一位村民表示,5月打了幾百斤麥子,賣了幾百塊錢,卻趕上好幾場酒席。辛苦種糧不但沒掙到錢,還要倒貼。后來自己也辦了幾場酒,禮也掙回來了一些。
移風易俗 需要勇敢的心
有人說,中國社會就是一個送禮社會。有多少腐敗假此“送禮文化”以行。即使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送禮也讓很多人壓力巨大,卻又不得不“隨波逐流”。移風易俗需要倡導,更需要有一些勇敢的人堅定地去做。
結婚不收禮,在很多人看來這是一件小事,但真的能做到的人并不多,特別是在農村,我們為這家父母和這對新人喝聲彩。
“自愿參加,婚事新辦,拒絕收錢收物。”廣元市利州區泡石溝村4組60多歲的樊榮山,專門在110多份兒子結婚的請帖上寫了這樣一句話。他和老伴共有3畝地,種點小麥和蔬菜,可是每年趕禮的錢都超過3000元,不堪重負。
11月1日,樊榮山為大兒子辦婚宴,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婚宴不收禮,將來也不給別人趕禮了。”這樣的做法,在村里從未有過,一時間議論紛紛。
老農很勇敢
“等到別人以后辦酒席的時候,我也不送禮了。”
110份請帖 親書“拒絕收錢”
關于婚宴,樊榮山和大兒子和兒媳商量,就在自家擺壩壩宴。他還印制了110多份請帖,送給親朋好友。特別的是,每份請帖上,樊榮山都專門寫上了一句話:“自愿參加,婚事新辦,拒絕收錢收物。”
“從2012年年底到現在,我送禮的錢都有3000多了”,樊榮山表示,“今天辦酒雖然能收錢,但這錢不是白賺的,而是相當于‘欠’的‘借’的。等別人辦酒席,自己還要還回去,有時還要加倍。給錢的多少還得琢磨,給得不合適還會得罪人。”
“干脆自家辦酒席就不收錢了,等到別人以后辦酒席的時候,我也不送禮了。”對于樊榮山的這種想法,家人都表示支持。大兒子樊仕雄表示,自己常年在外工作,父母在家中種了3畝地,掙不了多少錢,平日里省吃儉用。不想讓自己辦酒席收禮,變成父親以后“還禮”的負擔。
習俗很頑固
“不帶禮,咋好過來吃飯?”“請帖雖是這么寫的,但是哪敢光看字面意思。”
收到請帖 有人電話試探 “真的不收嗎”
泡石溝村的村民大多姓樊,不少人都沾親帶故。110張請帖發出去,一時間,大家議論紛紛。這是真的不要禮金,還是假意推辭?村支書樊康林說,在村子里,這樣辦酒席不收禮錢的事,過去從未有過。
請帖發出去的第2天開始,樊仕雄就陸續接到幾個親戚的電話,“是真的不收嗎?”樊仕雄答,“你們放心來吃酒,禮金或禮物是堅決不要的。”電話那頭的親戚有些猶豫,“不帶禮,咋好過來吃飯?”樊仕雄寬慰對方,哪怕只是平常來家里做客,還不是一樣要做幾個好菜,就當是平時一樣就好。也有同學打來電話開玩笑說:“人不到,禮到行不行?”樊仕雄答,自己一直在外工作,和老同學十幾年沒見了,就想在這種日子里再團聚團聚,禮就不用了,只要能來就是人情。
事后,樊老漢才知道,這份請帖發出去,許多親戚都覺得捉摸不透,是三五個親戚商量之后,才打電話試探態度。一位親戚解釋說:“請帖雖是這么寫的,但是哪敢光看字面意思。”
參加婚禮 帶著幾百元禮金 “以防萬一”
婚禮當天,村支書樊康林還是帶著幾百元禮金趕到了,“這個錢是以防萬一。”
雖然事先,樊榮山一家已經言之鑿鑿不收禮,但是婚禮當天,村支書樊康林還是帶著幾百元禮金趕到了,“這個錢是以防萬一。”但是在婚禮現場,村支書才發現,這次婚宴連宴席上常有的“寫禮處”都沒有。
院子里立了一塊1米見方的醒目牌子,牌子上大紅色的紙張做底子,毛筆字寫著:婚事新辦,拒絕收錢收物。趕來的親朋好友,基本上都要在牌子跟前轉一圈,凝神認真地看看。
賓客差不多到齊了,樊榮山比對了一下賓客名單,收到請帖的親朋基本上都到齊了,還臨時加了4桌。11月1日12時許,婚宴開始,沒有婚禮儀式,只有一位擔任主持的親友簡單地說了幾句祝福。
■聲音
反對
辦酒席花錢 送禮是習俗
昨日在泡石溝村,有村民表示,一方面辦酒席還是要花錢的,另外給禮金也是習俗,真的不給有時候請起來覺得“不大好”。
支持
這層窗戶紙 過去沒人捅
而樊老漢的另一位親屬,則對這種拒絕收禮的行動很贊同。這位親屬表示:大家都是一個村上的,肩膀都是一樣高。一般老百姓都在種地,一年的收入也不高,其實都不愿送禮,這是層窗戶紙,過去沒人敢捅破而已。
■最新消息
連趕兩場酒 硬是沒送禮
婚宴過后,是否樊榮山在自己去吃酒的時候真的不送禮了?昨日,他告訴成都商報記者,兒子婚宴后,自己和老伴已經趕了兩場酒席,分別是娶親的和建房的,自己沒有送禮,親戚也一樣好好的。但是在這兩次酒席上,其他人還是一樣送上了禮金。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