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俄科技合作基地聯盟第六次年會在浙江杭州舉行。
中新網杭州11月5日電(見習記者祝曉艷)5日,對俄科技合作基地聯盟第六次年會在浙江杭州舉行,中國科學技術部副部長曹健林在會后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與俄羅斯科技有20多年科技合作,合作的內容也在不斷深入,從原來的科學家之間的交流到研究課題等合作,中方還希望可以在建立聯合研究機構,比如聯合研發中心等深入合作。
改革開放30余年來,中國的科技實力顯著提高。中俄兩國之間的科技合作已經由最初的“單向流動”轉變為如今的“雙向互動”。“在中俄科技合作經過多年努力,形成了多層次、寬領域、多渠道的良好環境。”曹健林表示,目前,中國對俄合作聯盟單位已經達到了22家,另有8家正在申請中,遍及全國各地。
浙江作為是改革開放的先鋒地帶,一直重視與國外的科技合作與交流。目前已經與歐盟、美國、俄羅斯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交流合作體系,承擔實施了600多項國際科技合作項目,建立了26家國家級和省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而浙江與俄羅斯的合作始于上世紀90年代初期,目前為止,實施了70多項中俄科技合作項目,其中產業化項目30多項,總投入超過30億元人民幣。
浙江巨化集團、新安化工、寧波順澤等企業的一批合作項目突破了西方國家的技術壁壘,為中國氟化工等產業整體升級作出了貢獻。
浙江省科技廳廳長周國輝表示:“通過建立完善項目研發、人才引進等合作交流機制,浙江不斷深化對俄產學研合作,也初步走出了一條符合浙江省情、具有浙江特色的‘項目--人才----基地’三合一的國際科技合作路子。”
“在我看來,浙江比較寶貴的地方就是在積極推動產業轉型,從原來的傳統產品更多的向高技術發展。” 在曹健林看來,浙江民營經濟在相對工業基礎比較薄弱的基礎下,改革開放30年有高速發展。
“轉型中最重要除了體制機制以及有相應技術外,還應該有全社會對科技轉型的共同的認識。”曹健林向記者表示,“轉型要給他們容忍度,它不是一蹴而就,要寬容失敗,獎勵成功。”(完)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