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下午,據外媒報道,光大銀行計劃12月份在香港上市,融資規模介于15億-20億美元(116-155億港元)。
不過,光大銀行信息披露負責人沈春華對騰訊財經表示,已經知曉相關報道,但不知外媒的消息從何而來,自己沒有聽說已有確定的融資計劃,光大銀行也未發布相關信息。他強調,一切以正式公告發布信息為準。
對于不超過20億美元的數字,其不予置評。而如果這一數字屬實,將遠低于此前市場預期的400億港元(約合51.6億美元)。
或大幅削減發行規模
此前,10月16日晚間,光大銀行發布公告,證監會正式核準其到香港聯交所上市,擬發行不超過120億股境外上市外資股(含超額配售15億股)。當時,有分析稱,光大或以約3.3港元的價格,在港融資約400億港元。
但外媒最新報道,如果最高20億美元(約155億港元)融資額度屬實,若光大選擇最高發行規模120億股,則意味著每股定價只有1.3港元,遠低于A股今日2.84元人民幣的收盤價,以及三季報公布的每股凈資產3.27元人民幣。
在價格不可能低至如此程度的情況下,意味著光大銀行很可能將120億股的發行規模大大縮減。據估算,若以此前媒體報道的3.3港元左右的價格發行,則20億美元的發行股數約為47億股,僅為原定的120億股發行規模的39%。
若以超過3.27 元(約合4.16港元)的每股凈資產的價格發行,則發行規模不超37.7億股,僅為原定的120億股發行規模的31.4%。
對于這一縮減發行規模的可能性,光大銀行未予回應。不過,早在2011年該行第一次發起H股上市沖擊時,就曾經傳出過將原定的120億股發行規模削減至40億股的消息,但最終因為當時歐債危機的市場影響,未能成行。
發行價仍是難題
目前,發行價仍是此次光大銀行登陸H股的最大難題和懸念。既要考慮香港投資者的接受度,又要應對國內A股投資者的輿論壓力,而資本壓力又要求其盡快登錄港股融資。
此前,曾有媒體報道稱光大銀行可能以低于每股凈資產的價格在港“破凈”發行,但報道遭到了光大的聲明否認。聲明稱,“將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及監管要求,注重維護新老股東利益,按照市場化原則確定科學合理的H股發行價格。”
另有媒體報道稱,光大可能在A股股價(11月11日收盤價2.84元)基礎上折讓10%發行,即發行價約為3.3港元,但這一價格仍低于每股凈資產。對于是否會以超出每股凈資產(3.27元人民幣或4.16港元)的價格發行,光大銀行也未正面確認。
但不管如何定價,光大的資本壓力都要求其盡快融資補充資本。該行三季末資本充足率為9.65%,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及一級資本充足率為7.89%,在16家上市銀行中僅高于平安銀行。這一資本狀況符合“中國版巴Ⅲ”過渡安排中對非系統性重要銀行在2013年年末的要求,但低于最終資本充足率達到10.5%,一級資本充足率8.5%的要求。
近期,中資銀行掀起了一股港股上市潮。上周,重慶銀行正式登陸港股,融資4.9億美元;而徽商銀行則將于明日登陸港股,融資11.9億美元。光大銀行若能交易成功,將成為最新一家在香港上市的中資銀行。
?
?
?
相關鏈接
光大銀行三季度電子替代率達90%?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