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郵政局預計,11月11日至16日,全行業處理的郵件(快件)將超過3.23億件,其中最高日處理量可能突破7000萬件。對于網上零售商來說,11月11日堪稱狂歡節,而對于在全國各地奔走的快遞公司而言則成為最漫長的一天。盡管外界普遍猜測“雙十一”提升了快遞業的業務量及收益,但其實這次大規模的購物狂歡活動給快遞業造成了巨大的壓力。
中國最大的電商阿里巴巴11日銷售額達到350億元人民幣,預計電商企業全天交易總額超過400億元人民幣。國家郵政局數據稱,以淘寶網為代表的主要網商在“雙十一”當天共產生訂單快遞物流量約1.8億件,其中80%由“淘寶系”產生,較去年同期增長85%。國家郵政局數據還稱,全天各快遞企業共處理6000多萬件快件,是去年“雙十一”最高峰3500萬件的1.7倍。中國快遞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周二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未來幾天快遞公司的處理量還會暴漲,他們最忙碌的時段為“雙十一”后的兩到三天。
“雙十一”購物狂歡使得物流系統壓力頗大。快遞公司不得不為了“雙十一”大量雇傭臨時工、租借貨車、甚至租賃臨時倉庫。《每日電訊報》稱,11日共有80萬快遞公司員工在工作,包括臨時招募的6.5萬名雇員。《外交政策》雜志稱,為處理3.23億份包裹,許多大型物流公司不得不額外張羅超過100架貨運飛機。商品斷貨或者送貨延期的情況時有發生。
徐勇對《環球時報》表示,“‘雙十一’就是快遞公司拼資源拼運氣的時段,他們不知道具體會收到多少訂單,也不知道應該雇傭多少臨時工,租多少車,為此可能造成不少資源浪費?!逼綍r快遞公司每單凈收益在3到4毛錢左右。隨著“雙十一”投入大量增加,這些本身微薄的凈收入便很容易付諸東流。有國內媒體報道稱,“雙十一”可能令部分物流公司損失上千萬元人民幣。
《華爾街日報》評論稱,中國物流業缺乏現代化的倉庫,先進的物流電腦系統,甚至沒有一個統一的許可證體系,來保證數百萬個包裹在各個地方實現高效配送。
商務部研究院消費經濟專家趙萍研究員12日對《環球時報》表示,這次“雙十一”的營銷從銷售數據來看是比往年又進步了。但從長遠來看,還有一些問題需要解決。過于刻意追求某一天的促銷,這給物流、支付系統帶來空前的壓力。如果中國“雙十一”能像美國感恩節“黑色星期五”和“網絡星期一”購物季一樣延長一段時間,快遞業的壓力會大大減小,整個購物過程也會顯得更有秩序。
德國財經網11日則說,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是全球最有潛力的電子商務市場。香港《經濟日報》評論稱,中國的電商不僅極大地刺激了消費,還為廠家、年輕創業者提供薄利多銷平臺,打破中間環節層層剝削。傳統上,流通渠道不暢、利益集團壟斷等問題都給實體店帶來不少壓力。趙萍認為,傳統店面與電子商務的融合是大趨勢,單靠完全的電子商務發展會遇到現實的瓶頸。如何把兩者結合起來,更充分、更持續的發展,是中國商家需要思考的問題。
?
?
?
相關鏈接
天貓為雙11數據有誤道歉:1.5米長內褲純屬烏龍?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