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庫病險之問
不少病老水庫高水位運行 有的重建水庫完工數年仍未通過驗收
降雨連連,防汛進入關鍵期。我省水庫,尤其是數百座病險水庫的狀況如何?
記者近日分赴海口、瓊海、文昌、萬寧等市縣進行實地調查。
我省大部分水庫建于1950至1970年代。2010年10月,“50年一遇”的強降雨侵襲海南,水庫“病情”集中暴露。據媒體報道,這場洪災導致全省43座小型水庫損毀,損壞堤防601處、堤防決口183處。
災情引起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從而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水庫除險加固戰。3年來,我省用于重點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的資金達13.12億元。
3年重拳整治,我省水庫除險加固工程進展如何?仍有哪些險情潛藏?長效治水機制如何補課?
投入
資金撥付及時到位
近幾年花在水庫上的錢趕上過去半個世紀
突破資金瓶頸,彰顯我省治理水庫的決心。
早在1998年全流域大洪水后,海南便首次啟動了對水庫的除險加固工作。從1998年至2007年對32座大中型水庫進行除險加固。
2010年—2012年僅三年里,我省用于重點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的資金達到13.12億元,其中中央專項資金10.84億元,省財政專項資金2.28億元。目前省財政的資金全部撥付完畢。
2012年—2013年我省共投入一般小(2)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資金28500萬元,其中省級財政26400萬元,海口市財政1800萬元,三亞市財政300萬元(2013年資金)。省級財政安排26400萬元是根據各市縣一般小(2)型病險水庫數量和病險程度等因素進行分配的,目前這些資金已經全部分配下達到儋州、瓊海和屯昌等16個市縣,有關市縣正在按照投資計劃開展除險加固工程。
目前,我省約600座病險水庫已完工除險加固,尚有200座老舊水庫帶病蓄水。
“錢不是問題,撥付也很及時,近幾年海南投入在水庫除險加固上的錢趕上過去半世紀了。可以說,現在是水利工程的春天,全國各地的投入都比較大。”一在建水庫施工方負責人說。
追問1
赤紙之問
為何完工兩年仍未通過驗收?
9月以來,連連降雨昭示著海南進入了防汛的關鍵期。“水庫安全”是防汛核心,洪澇災害已成為群眾難承之患,“主汛”大考擺在眼前。
位于文昌市會文鎮西部的赤紙水庫是我們此次走訪的第一站。
為什么高度關注赤紙水庫?
2010年10月海南遭遇“50年一遇”的洪災,8日凌晨,赤紙水庫承受不了強降雨,決口30米,下游9個村委會71個經濟社6000多名群眾被困。其中江村村一夜成澤國,36戶農戶無家可歸。
兩個多月后,赤紙水庫重建工程迅速動工,總投資2700多萬元。
2011年9月,赤紙水庫大壩主體工程全部完工。
然而,截至今年10月,完工已兩年,赤紙水庫仍未通過驗收,引發群眾質疑。
記者實地了解到,這兩年來,赤紙水庫一直在修修補補,未能蓄水投入使用。
文昌會文鎮江村村村民陳春香一家剛領到了13包救濟大米,但看著這些不要錢的大米,她并不開心。
“不知道領救濟糧要領到什么時候,我希望水庫恢復灌溉后種些經濟作物,也能多掙點錢。”陳春香這樣對記者說。
陳春香所說的水庫是赤紙水庫,始建于1957年,是會文鎮、文城鎮8000多畝農田和1.5萬多畝坡地灌溉的主要水源,也是會文自來水廠的取水源。
采訪中,業主方、設計方、監理方、施工方以及省水務建設質量監督單位都給出了各自的解釋:涵管漏水、大壩夯土不實、大壩設計有問題、需要加防滲墻等。不一樣的說法,但指向一致,這座水庫重建工程的質量讓人疑慮重重。
對于涵管漏水問題,文昌市水務局副局長黃茲雄說:“如果在設計、施工中,對每一道關鍵環節、每一個部位都加強監管,漏水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追問2
質量之問
200多座老舊水庫病險何在?
-壩基滲漏
-啟閉設施老化
-涵管漏水
-雜草過高掩蓋滲水點
-帶病運行高位蓄水
記者日前隨機走訪了我省的部分水庫。
9月5日,海口三門坡鎮政府水利組組長張太錦,帶著記者來到位于該鎮文嶺村的龍蛟水庫,這是一座小(2)型水庫。來往車輛在大壩的泥土壩基上壓出道道輪痕,在7.5米高的背水坡的底部,可以看到3個并排的坑,坑里滲出水來。
“大壩是1950年代用泥土筑的,壩基滲漏已經很長時間了。”張太錦說。
記者實地采訪發現,海口山婆老水庫、海口大森水庫和瓊海燈籠坡水庫等,都不同程度存在水庫壩基滲漏、啟閉鐵絲難拉動、涵管漏水、坡壩雜草過高掩蓋滲水點等五大問題。
“跟人一樣,年紀大了抵抗力就會相應下降,毛病也比較多。”省水務廳建設與管理處處長陳祖盛說,我省大部分水庫建成于1950年代至1970年代,由于先天不足、后天失修,經年累月積病成險。病險情況主要包括大壩防洪標準不滿足現行規范要求、壩體壩基滲漏、放水涵管老化滲漏、溢洪道破損或無永久溢洪道、啟閉機金屬結構銹蝕老化嚴重等。
2010年的洪災,給水庫造成巨大損失,我省加大力度為水庫“治病”。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全省約600座水庫完成除險加固。盡管興修步伐急促,但汛期不等人,仍然有200多座老病纏身的小(2)型水庫排隊“候診”。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大多還未除險加固的水庫仍在蓄水運行,甚至是高水位運行。
在瓊海市嘉積鎮烏石村委會境內的口路尾水庫,嘉積鎮農業服務中心副主任王德瓊曾對正在加固的大壩感到擔憂。破壩的時候,工程隊在壩的上方設置了一個圍堰,將水圍起來,然后再挖開大壩,鋪設新的涵管。“如果一場大雨或者臺風來了,萬一把圍堰沖垮了,說不定整個大壩都將陷入危險。”
王德瓊的擔憂并不是憑空的,去年瓊海七星水庫發生險情,正是這種原因。王德瓊記得,當時,施工隊正對七星水庫進行加固維修,但是一場暴雨裹挾來的洪水,一下便將圍堰沖毀,進而發生了險情。
省三防辦副主任陳武介紹,在水情監控方面,大中型水庫都有監控系統。小型水庫一般沒有監控系統,也不像大中型水庫那樣擁有可快速調節水位的閘門,只能依靠溢洪道自動溢流。
最令陳武感到憂心的還是正在施工的水庫。“這些小型水庫往往不具備調度功能,如果施工中突然來一場大水怎么辦?”
?
追問3
管理之問
人員流失嚴重怎么管?
管理人員嚴重“縮水”
“你看看這些草,我都砍不動了。”9月3日中午,站在文昌寶芳水庫堤壩上,水庫管理所所長林克忠看著堤壩無不憂慮地說,明年他將退休,一種矛盾縈繞在他的心頭,一方面他盼著退休,因為退休金比現在的工資翻幾番,可是一旦他退休,干活的人就只剩下2個,管理所該怎么辦?
寶芳水庫是一座中型水庫,但是目前水庫的管理隊伍在萎縮。“發不出工資,以前有12個編制人員,現在只有7個,3個因為沒工資領而放了長假。”
相比中型水庫,小型水庫的情況更加不盡人意。修建于1950年代的海口山婆老水庫,直到2011年才有了一名管理員,還是一名村干部兼任的。文昌赤紙水庫有3名管理員,其中1名也是退休后返聘的。
“按照水利部的要求,小(2)型水庫要求每個水庫要有2名管理員,小(1)型水庫需要3名管理員。”陳祖盛說,目前海南無法做到這一要求,困境主要集中在“兩費”上,一個是人員工資,一個是維修養護經費。
財政廳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除松濤水庫、大廣壩水庫和紅嶺水庫屬于省直管理外,其他水庫都是市縣管理。按照一級事權、一級財權的原則,松濤水庫、大廣壩水庫和紅嶺水庫的管理養護費由省級負擔,但是一般小(2)型水庫屬于鄉鎮管理,鄉鎮財力困難,水庫的管理經費難以保障,管理人員不到位。
村民在水庫挖魚塘
缺少人手,直接造成管理不善。
9月29日,海南暴風雨將至,記者在萬寧博馮水庫的大壩上看到幾名工人正在加緊砍除大壩上的一米多高的茅草。
由于缺乏平時的管養,大壩的壩頂、背水坡上都長出了一株株茂盛的茅草。直到記者去采訪的當天,禮紀鎮才組織了村里的幾名勞動力到大壩上,將近兩米高的茅草砍掉一部分。
“根據要求,大壩上是不允許草長得太高,如果是茅草,必須連根鏟起來。因為茅草根系發達,可能對大壩的壩體造成安全隱患。同時,大壩還需要配備專門的管理人員。”海南省質量監督定額局相關負責人說。
寶芳水庫大壩,因為管理不善,在其除險加固前、水位長期保持低水位運行時,當地一些村民在水庫挖魚塘。最嚴重的時候,水庫的近四分之一被挖,這造成了水庫庫容的減小。“2010年發大水時,水位太高,大壩告急,差點就要炸掉副壩來保大壩了。”水庫管理所所長林克忠說。
追問4
配套之問
很多水庫無入庫路如何搶險?
無入庫公路對于許多小(2)型水庫而言,無疑也是一大安全隱患,瓊海燈籠坡水庫便是如此。
從泮水村委會下了車,走一段小路,穿過橡膠林,檳榔林,大約10多分鐘才能在一叢叢茂密的樹林間找燈籠坡水庫。大車難以通行,一旦遇到險情,救援通道不暢是個大難題。
據介紹,全省仍有很多小型水庫沒有進庫公路,部分水庫進庫公路標準相當低,遇到洪水時無法通車,防汛搶險時人員和物資、設備無法運送進去。例如,2009年,萬寧新風水庫搶險就遇到這種情況,只能用摩托車將人員和物資運進去,嚴重影響了搶險的效果。
在今年水庫的除險加固工程中,除了對大壩修繕之外,還會配套一個管理房。海口仙人洞水庫除險加固時,當看到一旁建有管理房時,水庫的管理員莫垂發非常興奮,他心里盤算,以后就可以長駐在這里看管水庫了。但待管理房建到中途,他就陷入了失落。“居然沒有設置水電和防雷設施,我怎么住進去啊?”此外,管理房的廁所竟然沒有便池,簡直是形同虛設。
探路
理順權責關系尋求體制改革
增技術人員保工程質量
省水務建設質量監督定額局一位負責人分析稱,海南全省的水利技術人員本來就不多,加上幾百個水庫工程除險加固的任務一起推進,技術人員的缺乏難免會影響建設質量。此外,海南水利建設整個行業的水平也不是很高,從設計到施工都無法達到較高的標準。該負責人進一步表示,“以水利建設單位為例,很多單位具備很高的資質,但是缺水利工程師,如何保證工程質量?”
此外,由于大量的水庫工程集中進行除險加固,這也給設計單位造成了很大的壓力。據知情人士介紹,水庫工程情況特殊,在進行設計、施工的時候,必須根據實際的地質情況靈活采取措施。但技術人員太少,就無法做到及時跟蹤,在設計、施工環節都很容易出現問題。
“把水庫建設質量的關把好了,這是相當重要的,否則不停地返工修補,會給后續的管理帶來很多隱患。”一在建水庫的施工方負責人說,想把好質量關,設計、施工、監理、業主各方必須要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共同把這件事情做好。
建立管護經費保障機制
對于我省水庫后期管養經費短缺問題,中央、省已采取措施。水利部、財政部今年下發了《關于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要求各省建立穩定的管護經費保障機制。省水務廳、省財政廳正在研究改革一般小(2)型水庫等小型水利工程管護體制,研究如何落實管護經費,如何從制度上保障小型水利工程正常運行。
推行管護服務外包模式
省水務廳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我省正在積極開展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工作,很多市縣已邁出了第一步。
去年,三亞出臺了《三亞市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方案》,推行小型水庫管護服務外包制度,即鎮人民政府通過實行公開招標,確定轄區內小型水庫管護專業服務公司,對小型水庫進行有效管理。
今年年初,瓊海也出臺了《關于水庫的管理方案》,構建起較為完善的管理體制,包括落實責任人,組織確定的搶險隊伍,以及制訂搶險預案等。
海口出臺了《海口市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方案》,明確鎮政府是小型水庫運行管理、防洪度汛、水事糾紛處理的責任主體,小型水庫防洪安全實行地方行政首長負責制,小型水庫所在鎮政府主要負責人為小型水庫防洪安全的第一責任人,對小型水庫安全運行負總責。此外,還進一步明確了各部門的管理責任。從而有效彌補了水庫管理體制權責不明,管理秩序混亂,管理水平不高的弊病。
?
相關鏈接:
直擊海南瓊海因水庫泄洪被淹村莊?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