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輕的超新星(G1.9 0.3)
????????我們在討論最近幾年所發現的超新星時,事實上這些超新星爆發都是發生在數百萬年之前。1985年天文學家從G1.9 0.3超新星中識別出了無線電信號,2007年,美國宇航局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從熾熱的粉塵與氣體中搜集到了新的數據。通過對比兩次觀測數據的差異,科學們精確地推算出這顆恒星僅僅爆炸于140年前。G1.9 0.3超新星應該是目前為止已知的最年輕的超新星。G1.9 0.3超新星距離地球2.6萬光年,目前它仍以驚人的膨脹速度發育,通過觀測發現這顆超新星將使天文學家們更深入地理解恒星爆炸。
3、雙子超新星(2007ck和2007co)
????????比超新星更為強大的是什么?那當然就是兩顆超新星同時爆發。2007年,美國宇航局“雨燕”天文觀測衛星在同一個星系內成功地觀測到兩顆恒星先后發生爆炸。兩顆超新星分別是2007ck和2007co,所在星系為MCG+05-43-16。通過進一步觀測,天文學家測定這兩顆恒星分別死于不同原因。2007ck是II型超新星,而2007co是1a型超新星。而且這兩顆恒星的死亡時間只相差16天。通常特定星系內每隔25到100年才會發生一次超新星爆發。
4、最亮超新星(2006gy)
????????2006年9月18日,天文學家英仙座NGC 1260星系中觀測到了有史記錄以來宇宙中規模最大、光線最明亮的超新星爆發,這顆超新星就是2006gy。專家估計這次爆炸比普通超新星爆炸的強度要大100倍,死亡的恒星估計有太陽體積的150倍。超新星“2005ap”屬于II型超新星,可能是大質量的恒星星核在重力作用下塌縮所引發的超新星爆炸,而它的亮度卻是普通II型超新星爆炸的300倍。這顆超新星距離地球約47億光年,其爆炸亮度竟然超過太陽的1000億倍。
5、香檳超新星(2003fg)
????????這里的“香檳超新星”并不是“綠洲樂隊”的那首歌曲,它是編號為2003fg的一顆超亮超新星。2003fg超新星爆發是由于一顆白矮星吸引鄰近一顆即將爆炸的恒星的物質所產生。天文學家在研究中發現,當白矮星質量增大到1.4個太陽質量時就會發生爆炸,從而引起超新星爆發。
6、1987A超新星
????????自從1604年發現蛇夫座超新星以后400多年的時間內,人們用肉眼從來沒有看到過一顆超新星。1987年2月23日,一位加拿大天文學家在大麥哲倫星云中發現了一顆5等星,它很快就被證實是一顆超新星,立即在世界各國的天文界引起了轟動。隨后的幾個月內,這顆被稱為1987A的超新星一直光彩奪目,亮度相當于1億顆太陽。于是這顆編號為1987A的超新星迅速成為歷史上被研究最深入的超新星。這顆超新星距離地球16.3萬光年,位于大麥哲倫云中。事實上,它是在公元前161000年左右爆發的,但它的光直到1987年才抵達地球。哈勃太空望遠鏡2006年12月拍攝的1987A超新星遺跡。
7、仙女座S超新星(1885A)
????????在1885年前,人類所觀測到的為數不多的超新星距地球相對較近,而仙女座S超新星是第一個在銀河系外被發現的超新星,也是仙女座發現的唯一一個超新星。。1885年,一位愛爾蘭天文愛好者在天空中看到了一顆明亮的淡紅色的天體。這顆天體就是1885超新星。1885超新星來自仙女星系,因此也被稱“仙女座S超新星”,大約距離地球250萬光年。然而,在幾個月后,這顆超新星開始消失,直到1989年天文學家才再次發現它的殘余部分。
8、開普勒超新星(1604)
????????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是丹麥天文學家第谷-布拉赫的學生,他追隨老師的足跡找尋超新星,他也發現了一顆超新星。1604年10月,開普勒在天空中發現了一個新的發光體。這也是一顆肉眼能夠看得見的超新星,編號為1604。從1604年到1606年間,開普勒一直在研究他的這顆超新星,直到該超新星于1606年消失。由于天文望遠鏡直到1609年才發明,因此開普勒的研究主要依靠肉眼觀察。開普勒超新星也是400年來最后一顆只靠肉眼就可以觀測到的超新星。開普勒超新星距離地球大約1.3萬光年,是銀河系內最近超新星發生爆炸的代表。
9、第谷超新星(1572)
????????第谷超新星超新星的發現改變了2000年來人們對宇宙的認識。一直以來,人們受亞里士多德的影響,認為太陽、月亮以及星球都在圍繞地球轉。公元1572年,丹麥天文學家第谷-布拉赫在天空中發現了一顆明亮的新星。奇怪的是,這顆星星的運動并沒有與其他星星相關,這表明該星體的位置遠在亞里士多德所認識的空間之外。這一發現不僅僅使得亞里士多德的觀點失效,而且讓第谷的研究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這顆新星就是“第谷超新星”。
????????通過與過去銀河系外發生的超新星爆發的光譜進行詳細比對,研究人員證實,第谷超新星爆發屬于標準的熱核爆炸型超新星爆發。熱核爆炸型超新星達到最大發光強度時的絕對等級幾乎是一定的,這一特征使熱核爆炸型超新星被廣泛用作測定到遠方星系距離的標準光源。此前人們根據一些觀測結果推測第谷超新星殘骸距地球的距離介于7000光年至1.6萬光年之間,而本項研究成果使科學家得以確定第谷超新星距離地球約1.2萬光年。
10、遠古超新星
2009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科學家杰夫-庫克在研究恒星死亡情景時,在觀測波譜的遠端則發現了遠古超新星大規模爆炸的跡象。庫克研究團隊于是利用圖像層疊技術來檢測恒星光線的閃爍,共發現兩顆遠古超新星,兩顆超新星年齡大約都是110億年。這一發現將為揭開大爆炸后宇宙初期星系形成之謎提供線索。宇宙的年齡約為137億年,而這兩個年齡約110億年的超新星所在的星系應該是宇宙大爆炸后最早形成的眾多星系中的一個。當然,這一發現還有待進一步研究和評估,但已引起了天文界的重視與關注。
據2013年11月13日美國宇航局(NASA)公布的圖片顯示,8月19日,由美國宇航局(NASA)和歐洲空間局(ESA)合作的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旋渦星系NGC 6984的圖像中,有一顆已經爆發的超新星SN 2012im。
據2013年11月13日美國宇航局(NASA)公布的圖片顯示,8月19日,由美國宇航局(NASA)和歐洲空間局(ESA)合作的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旋渦星系NGC 6984的圖像中,有一顆已經爆發的超新星SN 2012im。
靜候下一次超新星爆發
超新星爆發圖片來源:NASA/CXC/Rutgers/J.Warren &J.Hughes et al
天文學家所知道的最近一次銀河系超新星爆炸發生在1604年,當時伽利略還沒有把望遠鏡對準天空。但是現在一個中微子探測器即將在日本的一座山體內建成(最早完成時間為2016年),研究人員也許有能力來做一些尚未完成的事:在銀河系的一顆超新星可見爆炸之前對其進行詳細觀測。
首先,一顆超新星崩潰時產生的大量中微子會提醒天文學家開始關注這一尚未展開的事件。在幾分鐘內,他們會判定天空中爆炸發生的大致位置,并將紅外望遠鏡對準該方向,等待爆炸發生。(研究人員表示,在超新星的核心崩潰和中微子破裂的幾分鐘到幾小時之后,其外圍部分才會瓦解。)
1572年,一個被稱為第谷超新星的爆炸恒星曾經燃亮整個銀河系。隨著新的傳感器到位,這些儀器——尤其是紅外望遠鏡——有著將近100%的機會觀測到銀河系的下一顆超新星爆炸。研究人員會在即將出版的《天體物理學雜志》上發表報告。不過,研究人員稱,由于銀河系含有大量塵埃(會有效阻擋可見光),人們在夜間觀測到爆炸的機會只有20%或者更少。南半球的人們看到的幾率稍高一些,因為更多銀河系的恒星在南半球是可見的。按照當前估測的銀河系超新星形成速度,人們在未來50年觀測到超新星爆炸的幾率可達90%。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