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舊保障房公用設備老化陷維護困境
昨日,本報記者接到來自海珠區大型保障房小區聚德花苑的業主報料稱,小區自1997年開始交付使用已經十多年,包括排污管道、高層電梯、樓宇大門等公共設施設備已經老化或到了中大修甚至需要更新的時候。盡管有少數在2000年以后購房的業主支付了維修資金,但卻不能使用,更多的業主在購房時沒有規定繳納維修資金,導致小區一直以來的中大修工作難以進行。
今年以來,小區更頻頻出現停水停電以及高層電梯停運等情況,設備的維護狀況堪憂。
業主:停水停電停電梯輪著來
位于海珠區江海街的聚德花苑,是上世紀90年代廣州最早建設的第一批保障性住房小區之一,目前小區內不但設有多層住宅,還有若干高層住宅,入住的住戶已經超過8000戶。“現在電梯停運的情況經常出現。”業主方女士告訴記者,聚德花苑內的電梯使用年限已經達到十四五年,今年以來小區內頻頻出現各種電梯停運的問題,有時候電梯一壞,往往由于維修資金一時半會兒湊不齊,導致停運一兩個禮拜。有的老人家腿腳不靈便,為此不得不減少了下樓的次數。
業主透露,聚德花苑除了電梯的問題之外,停電和停水的情況也間中出現。
業主蕭先生表示,聚德花苑小區至今已經換了四個物管公司,前幾年因為換物管等事情僵持了接近三年,許多設備都沒有及時維修。去年新物管剛進駐小區時,兩棟高層電梯幾乎不能運轉,供電房設備老化,而且水泵也有問題,經常間歇性停水,雖然物管公司之前墊資了一部分進行維修,但都是進行修補,沒有辦法解決問題。
記者看到,聚德花苑水泵房的部分設備確實已銹跡斑斑,有的消防設備也出現了破損。
物管:已無力再墊資更換
業主們透露,聚德花苑內有解困房、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等不同的保障房,但按規定,只有經適房繳納了專項維修資金,至今已經有850萬多元。但是解困房和廉租房等房源都沒有,繳納了專項維修資金的業主只占總數的不到1/10。
“同一棟樓里面有人買了,有人沒有買。這樣要盤活起來就非常困難。”業主蕭先生告訴記者,遇到公共部位需要維修,如果要動用專項維修資金,就要向沒有繳納維修金的其他住戶集資,相當于有9/10的業主要掏錢,存在不小的困難。
隨后,記者采訪了聚德花苑的物管方。對于目前小區設備的情況,物管方的負責人彭先生承認,不少設備確實已經老化,作為公共部位的設備,本來應該由業主承擔維修資金。不過,物管公司之前已經墊付了一部分資金,沒有可能繼續墊付。例如安裝柴油發電機是在應急停電時,保證電梯運轉,但也是因為收不齊錢停工了
“自從進駐以來我們已經虧損了300多萬元了,這幾個月小區的物管費交費率更只有不到五成。”彭先生無奈地說,公司投標聚德花苑時是2009年,現在的物業管理費標準還是2009年投標時的標準,即有電梯的住宅1元㎡月(下同)、沒電梯的住宅0.45元;商業物業為1.65元。另一方面,物管公司的成本水漲船高,要維護日常設備的正常運轉已經非常吃力,更遑論投入資金更換全新的設備了。
盼望:盡快組織業委會換屆
記者了解到,聚德花苑曾經組織過業委會,不過其后一直沒有換屆,新的業委會遲遲無法組織起來,導致現在小區內許多事情都無辦法集中意見。
“組織業委會至少可以讓大家把各種意見擺到臺面上。”業主蕭先生也認為,聚德花苑新的業委會如果能夠組織起來,一方面可以追繳屬于全體業主所有的公共收益,另一方面也可以研究專項維修資金的籌集和使用,至少在這一點上,業主和物管方是有一定共識的。希望作為廉租房業主的市住房保障辦以及街道等相關職能部門能夠積極指導協調,幫助業主們盡快找出一條老舊保障房設備的維護更新之路。(記者賴偉行)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