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虹,女,49歲,云南省公安廳刑偵總隊技術處主任法醫師,一級警督。
個性言語
我熱愛這個專業,做事很踏實,看準了的事就會堅持下去。
第一印象
話音柔和、徐徐自然,交談中流露出一種獨特的親和力。
“我熱愛這個專業。”
李虹從云南考入遠在遼寧的沈陽藥科大學就讀藥物分析專業,畢業后回到出生地工作,成為云南省個舊市公安局的一名新警員。大學畢業兩年后,她被派往省公安廳刑偵總隊技術處學習,結果被領導留了下來,一直工作至今。
確定毒物為破案提供方向
“上世紀90年代后期,涉及毒鼠強的投毒案件特別多。”
時隔十余年,回想當年處理過的一起幼兒園孩子中毒案件,李虹依然清晰地記得所有辦案細節。
“白糖和毒鼠強都是白色的。”李虹說,一家幼兒園聘用了一名為孩子們燒飯的女師傅,領導發現她干得不好,準備辭退她。此人心懷不滿,實施報復,離開幼兒園之前將毒鼠強摻入廚房盛有白糖的罐子里。起初,幼童們喝牛奶時因放入量不多,雖然有些幼童嘔吐、肚子疼,但沒有引起重視,老師以為孩子吃了不干凈的食物。兩天后,幼兒園按食譜安排,為孩子們做糖醋排骨,放入摻有毒鼠強的白糖,致使這家幼兒園里的64名幼童中毒,孩子們反應嚴重,被急送醫院搶救。
醫院首先要確定,如此眾多幼童身體出現的嚴重病狀,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醫院求助警方,李虹接受指派,連夜進行藥物檢驗分析,確定毒物屬性,告知醫院對癥救治。
“64個小朋友全都救活,案件定性為投毒。”
投毒嫌疑人被擒獲后,社會反響強烈。最讓李虹欣慰的是,“小朋友得到了及時的救治,確定毒物為偵查破案提供了明確方向”。
在李虹的娓娓述說中,“小朋友”三個字的語氣里有種特殊的親切感。原來,李虹婚后懷孕,憧憬做母親的她自然是欣喜萬分。然而,她并不知道,因工作環境頻繁接觸有毒有害物質,她失去了做母親的機會。
“年輕時不知道,多次流產。”面對采訪,李虹沒有提及自己最珍惜的最后一次懷孕再次流產,也沒提及為此哭了整整4天的傷神往事,只是輕聲地說:“我——對不起我先生、我父母。”
這工作并非一般人能承受
半夜接到命令奔赴案發地,連夜檢驗,通宵分析,幾天幾夜“泡”在理化室,領導反復催問鑒定結果……
如果說這樣的工作壓力還不足以體現李虹特有的堅韌毅力,那么,當人們走進她日復一日工作的理化室,便可知這樣的工作并非一般人可以承受。
這里存放著涉案死尸需要檢驗的胃、肝、腎等等人體臟器。
這里存放著涉案當事人的嘔吐物、尿液以及含有可疑毒物的血液。
這里的柜架上擺放著大大小小裝有藥液的瓶瓶罐罐,瓶體上多貼有骷髏標志。
這里的空氣中時而飄出惡臭刺鼻的濃烈氣味兒。
這里擺放的花草在一周時間后會出現枯死現象。
這里見不到蒼蠅。
這里工作的人們每天要仔細洗十幾遍雙手。
“搞這個工作,犧牲很大。”李虹平靜地告訴記者,很多從事這項工作的人中途改行,目前在省內干這行的人里,她算是干的時間最長的人。
盡管李虹已經成為主任法醫師、理化室主任、全國刑事技術標準委員會理化檢驗分技術委員會委員,盡管李虹已成為省內、甚至國內頗有名望的技術專家,盡管各種榮譽稱號和立功獎狀一大堆,但這些似乎都還不是支持她堅守在這樣一個“枯躁、危險”崗位上的真正動力。
那是一樁毒酒案的案發現場,鄉村里每天不斷有人死亡,悲情如瘟疫,攪得人心惶惶,待真相大白,罪犯伏法,民心平復,生活正常;那是一次公共場所的爆炸案,死傷眾多,群情激憤,勘查及時破案,公眾額手稱慶……
李虹參與過成百上千大要案的偵破工作,其檢驗鑒定工作為案件偵破以及隨后的訴訟提供了扎實的科學證據,每一次她都是傾盡心力圓滿完成工作任務。
李虹這樣對記者說:“我是個內向的人,做事很踏實,看準的事就會堅持下去,我熱愛這個專業。”(記者杜萌)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