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長春11月21日電(記者段續、姚湜、何悅)19日,比中國股市漲勢更加提振投資者信心的,是曾經名不見經傳、在今年初“火”了一次又很快暗淡下去的虛擬貨幣——比特幣。11月4日到19日,一比特幣可兌換的人民幣從1400元暴漲至7000元。再次“瘋狂”的比特幣,是否能夠上演“創富神話”?
????漲幅可觀 投資者熱炒比特幣
????在太原理工大學計算機專業讀研的劉博在一比特幣兌換600元人民幣的時候購入五個比特幣,沒等到19日的最高點,他就拋出了。談起這次投資,劉博說:“大概賺了兩萬多元吧,漲幅有點嚇人。”
????作為一種由開源的P2P軟件產生的電子幣,比特幣是一種網絡虛擬資產。既不由中央銀行發行,也不受監管,在任何一臺接入互聯網的電腦上均可進行全球范圍內的買賣。在今年四月份,雅安地震時著名公益組織“壹基金”接受比特幣捐款讓更多國人了解到了這一“神秘”的互聯網產品。
????在號稱“中國最大”的比特幣交易平臺“比特幣中國”上,比特幣兌換價格暴漲的趨勢讓人咋舌。11月4日,一比特幣可兌換1400多元人民幣,兩周后的11月18日就漲到了近4000元,漲幅近200%。19日,更是已攀升至一比特幣兌換7000元人民幣的高點。
????“在2010年首次公開交易時,一比特幣僅可兌換0.03美元(約合人民幣0.18元)。”資深比特幣玩家朱榮說,“兩相對比,今天的比特幣已不可同日而語。”比特幣的獲得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挖礦”,用個人計算機下載軟件然后運行特定算法,與遠方服務器通訊后得到相應比特幣。另一種則是在幾個著名的交易平臺購買,像買賣外匯一樣按照當時牌價購入或賣出。
????時至今日,已經鮮有人用“挖礦”的手段獲取比特幣,越來越多人介入到比特幣炒作當中,瘋漲的幣值讓人覺得這似乎是一樁只賺不賠的買賣。在一個人數高達900多人、名為“比特幣交流超級群”的QQ群里,網友們激烈的探討讓人覺得財富唾手可得。經過搜索記者發現,這樣的交流群多達數百個。
????波動劇烈 投資并非只賺不賠
????為何比特幣此輪上漲如此瘋狂?分析人士指出,誘因之一是多個利好消息在18日相繼公布,包括“比特幣中國”宣布獲得來自光速安振中國創業投資和美國光速創業投資的A輪投資,融資總額達500萬美元;以及美國司法部和美國證交會(SEC)的代表稱比特幣是一種合法的金融工具,等等。
????然而比特幣并非只賺不賠。
????淘寶網店“我的左腳點卡”曾經是為數不多的接受比特幣付款的店家。店主佳彥來自陜西西安,他的投資經歷“堪稱慘痛”。“我經歷了2013年上半年那次過山車似的比特幣行情,將數年來經營網店的收入投資了比特幣,短短兩周時間資產就翻了幾倍,然而卻在一夜之間賠得幾乎只剩本金。”佳彥說。
????“就像做夢一樣。”佳彥感覺,比特幣的短線投資風險比通常的投資工具都要大。因此對于此次比特幣的“牛市”,佳彥顯得很謹慎,一來幣值已經遠遠超過他能接受的經濟實力,二來巨大的風險也讓他望而卻步。
????根據比特幣的運行法則,它的總發行數量會被限制在2100萬個。“因為總數有限,比特幣具有稀缺性,幣值高也就不足為奇了。”劉博說。
????然而比特幣的風險不僅僅在于幣值漲跌。“擁有比特幣意味著只有一串計算機代碼,并沒有任何實物。”劉博說,“其虛擬性決定了它會受到網絡病毒與黑客的襲擊。”而各類交易平臺時不時就會服務器宕機,頁面無法登錄。一旦出現這樣的情況,比特幣的擁躉都會焦急地在各種社交媒體上求助。
????風險巨大 亟待法律規范引導
????北京億群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投資經理高朝新認為,比特幣的價值大概唯一取決于其持有者的信心。他說:“這種信心個體化地分散在比特幣持有者身上,沒有任何政府或有規模的公司為其背書。”在他看來,缺乏流動性、市場狹小、認可度低是比特幣的硬傷。
????高朝新補充說,比特幣的“逆襲”也折射出實體經濟的暗淡,“正因為實體投資機會匱乏,虛幻的比特幣才受到超出理性的資金追捧”。不僅如此,吉林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丁肇勇與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員張躍文都認為,與股票、期貨等其他投資品相比,投資比特幣的風險高出很多。
????作為比特幣交易資深人士,朱榮對于比特幣的投資風險也深思熟慮過。他說:“國內的許多比特幣交易平臺服務器搭建在國外,在國內也沒有在工商部門注冊備案。如果發生卷款潛逃的行為,持有者的資產將無處可尋。”
????“比特幣具有太強的虛擬性,我國現行相關法律不太好介入。”丁肇勇認為,一旦發生比特幣的資產侵害,只能按照權益侵害行為進行界定,而證據的取得因其虛擬性將困難重重。
????另外,業內人士也認為,比特幣等不由中央銀行發行的虛擬貨幣會對現有的金融體制、法律法規產生一定影響,建議有關部門密切注意此類新興“貨幣”的發展動向,引導投資者謹慎、理性投資。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