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修正案明確:對判處管制的、緩刑考驗期的、假釋考驗期的犯罪分子依法實行社區矯正。華西都市報記者曹一莎攝影陳羽嘯
勞教廢止后,社區矯正成為關注焦點。目前,四川社區服刑人員共有36400多人,面臨管理人手不足、身份尷尬、法律滯后等問題。成都市正在研究“三網合一”的手機定位,用來管理社區服刑人員。
昨日,司法部專家到成都,就三中全會《決定》提出的“健全社區矯正制度”展開培訓。主管全省社區矯正的相關負責人說,未來5年內社區服刑人員的數量將快速增長,將成為社會管理中一個數量龐大、身份特殊的人群,社區矯正法規呼之欲出。
身份保密
建立工作檔案矯正小組共同幫教
東坡司法所轄區共有多名社區服刑人員,黃濤是其中一名。“這些社區服刑人員基本都有工作,他們的身份是保密的,這樣他們才能正常生活,我們也能有效監管。”東坡司法所所長胡曉安說,社區矯正人員要受到嚴格管制,比如不得擅自離開居住地,每月按時到司法所報到,上交書面思想報告等等。司法所給每名社區服刑人員建立了工作檔案,還組織了社區、志愿者、社區服刑人員的家屬等成立矯正小組,共同監管、幫教社區服刑人員。
去年2月,最高法、最高檢、公安部、司法部聯合制定了《社區矯正實施辦法》;今年1月1日,新刑訴法生效,社區矯正作為刑罰執行,其執法主體由公安機關變成司法行政機關。在這些時間點前后,東坡司法所的社區服刑人員陸續多了起來。“工作量倍增,今年還新招了一個工作人員,50%的精力都花在這上面。”胡曉安說。
管理方式
兩三人管幾十人實施手機定位監管
《社區矯正實施辦法》明確了司法所的日常管理職責之后,全省許多司法所都面臨人手不足的問題。
省司法廳統計數據顯示,去年我省新增社區服刑人員2000多人,今年又新增7000人,目前共有36400多人。主管全省社區矯正工作的司法廳工作人員說,全省有10個市州社區服刑人員在1500名以上。自去年9月全省實施社區矯正社會調查評估制度以來,已辦理案件2000多件,簡單測算,這些工作需要2萬多人次進行走訪。再加上追查、收監押送等非常規、不確定工作量,社區矯正監管任務越來越繁重。
成都市司法局工作人員說,有些司法所只有兩三個工作人員,卻要管理幾十名社區服刑人員,壓力非常大。為緩解人員不足的壓力,成都市進一步加大了信息化建設力度,并開始實施“三網合一(電信、聯通、移動)”的手機定位,同時給全市每個司法所都配備一個能適時監控的管理終端。
案例
行賄判刑社區服刑他每天照常上下班
姓名:黃濤矯正地:居住地社區
要求:遵守監管規定,如每月匯報思想、參加義務勞動等,否則會被收監執行感受:“比看守所自由多了”
19日中午,黃濤(化名)接到成都市青羊區司法局東坡司法所的電話,要求他下午2點必須到東坡司法所接受社區矯正工作人員談話。黃濤立刻向單位請假,準時趕到司法所。
在朋友和同事的眼中,黃濤很普通,每天正常上班下班,周末和家人到市中心逛街玩耍。只有單位負責人和家人清楚,黃濤的身份是一名犯人,正在接受社區服刑。
今年3月,黃濤因為行賄被判緩刑。此前,他已經被看守所關了兩個月。法院判決生效后,他作為社區服刑人員,由司法機關對其實施矯正,并在居住地接受社區服刑。此后,他必須遵守各項監管規定,如每月到司法所匯報思想、接受教育、參加社區公益勞動、手機24小時開機、不得自行離開居住地等,否則就有可能因違反監管規定而被收監執行。
“我還在干以前的工作,但從沒離開過成都。隨身帶著充電器。”黃濤說,他還參加了街上撿煙頭等義務勞動。雖然受到種種限制,黃濤還是覺得,和看守所的日子比起來,自由了很多。
進展
司法部專家來蓉培訓《社區矯正法(草案)》已提請審議
昨日,司法部專家到成都,就“健全社區矯正制度”展開培訓。月底,全國人大將到四川調研,可能會在全國建立社區矯正的機構、隊伍、制度。
司法廳工作人員預計,未來5年內社區服刑人員的數量將快速增長。社區服刑人員將成為社會管理中一個數量龐大、身份特殊的人群。據了解,刑法修正案(八)明確了對判處管制的、緩刑考驗期的、假釋考驗期的犯罪分子依法實行社區矯正。新修改的《刑事訴訟法》雖然也對社區矯正作了相關的規定,但社區矯正內容沒有具體化,操作性不強。據了解,《社區矯正實施辦法》作為最詳細、最權威的規范性文件,對社區矯正的適用范圍和任務以及各政法部門在社區矯正工作的作用都作了明確的規定。但是,它僅僅屬于司法解釋性質的文件,其法律地位與社區矯正的重要性不協調。記者獲悉,今年7月,《社區矯正法(草案)》,已經提請國務院審議。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