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證監會公布1-10月證券期貨稽查執法數據,各項主要執法數據均全面超越去年全年水平。這是“肖鋼新政”在稽查執法領域的階段性成果。
今年以來,證監會全方位加強稽查執法工作,專門召開全國證券期貨稽查執法工作會議,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稽查執法工作的意見》(下稱《意見》),對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證券期貨稽查執法工作做出全面部署。
在8月19日召開的全國證券期貨稽查執法工作會議上,證監會主席肖鋼曾表示,稽查執法工作是證監會一項主要業務與核心工作,證監會工作重心將從事前審批向事中、事后監管執法轉變。加強證券期貨稽查執法,被認為是肖鋼履新后在資本市場點燃的“第一把火”。
持續打擊信披違規和內幕交易
信披違規和內幕交易,是證監會稽查執法的重點關注領域。
證監會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10月,證監會案件調查數量大增,新增內幕交易案件158起,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案件66起,操縱市場案件19起,其他類型案件43起,各主要類型案件調查數量也均超過去年全年。
案件線索來源主要是滬深交易所報送以及公眾舉報,占比分別為54%和25%,其他為日常監管部門移交的線索。
去年年底以來,證監會調整了執法重心,加大對欺詐發行和虛假信息披露的打擊力度。
1月至10月立案調查46起相關類型案件,是去年同期的3倍,占立案總數比例從15%大幅上升至33%。除萬福生科等案件外,還對珠海中富、北大荒、隆基股份、華塑股份、海聯訊等一批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案件和部分中介機構未勤勉盡責行為立案稽查。其間,證監會從嚴查處了萬福生科、新大地、天能科技、天豐節能等案件,并對平安證券、南京證券、民生證券等保薦機構及相關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分別立案稽查。
今年以來,證監會對內幕交易持續保持高壓態勢。新增調查內幕交易案件158起,立案67起,占全部立案案件的42%。
其中,主要內幕信息仍為重大資產重組信息。此外,高送轉、股份回購、礦產收購等領域,也是內幕交易的多發環節。除了單一型內幕交易,在利空信息發布前賣出股票避免損失等集內幕交易與信息披露違法于一體的“復合型”違法行為也不斷增多。
高度重視“新型案件”
除了傳統的違法領域,隨著資本市場的不斷創新,各類新型違法違規行為也不斷出現。對于新型案件,證監會表示給予高度重視。
據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介紹,涉及多個交易市場的混合型違法違規行為,是一種典型類型。
其中,今年的“光大證券”案就是一種新的混合型內幕交易案件,既有證券市場的內幕交易行為(賣出ETF),又有期貨市場的內幕交易行為。
11月1日,證監會已經對光大證券光大證券ETF內幕交易違法所得307.08萬元,并處以違法所得5倍的罰款;沒收光大證券股指期貨內幕交易違法所得7414.35萬元,并處以違法所得5倍的罰款。兩項罰款總計超過5.23億元。
證監會認為,“光大證券”事件是中國資本市場建立以來,首次發生的一起因交易軟件缺陷引發的極端個別事件,對證券期貨市場造成的負面影響很大。
另一個新型違法違規典型案例是“隆基股份”案。證監會認為,該案是上市公司發審會后重大事項未披露而被立案稽查的首例案件。
此外,新型違法違規案件還包括一些涉及到券商資產管理違規事項以及股票、基金、債券等多個市場的操縱案。
為市場化改革保駕護航
稽查執法工作是證監會的一項主要業務與核心工作,是加快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實現市場創新發展的重要基礎。把加強監管執法作為市場化改革的法制保障,也是推進注冊制改革的要求。
證監會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10月證監會受理各類證券期貨違法違規線索486件,同比增長44%;啟動調查286起,同比增長25%;新辦理涉外協查案件74起,同比增長35%;收繳罰沒款14876.3萬元,同比增長近2倍,罰沒款執行率85.58%;移送公安機關案件34起,同比增長70%。
在嚴厲打擊各類證券期貨違法行為的同時,證監會還不斷加強證券執法頂層設計。今年8月,在證券監管全系統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稽查執法工作的意見》。對外,加強與公安司法機關、各級政府及其部門、其他金融監管機構以及紀檢監察機關的協作,特別是重點加強證券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銜接。目前,與《意見》配套的有關制度規程或者已經正式發布,或者正在研究制定之中,涉及線索發現、立案、調查、結案、處罰以及執法隊伍建設等多個領域。
上周五,稽查局相關負責人到證監會新聞發布會現場。該負責人表示,與《意見》配套的制度規章正在逐步完善,在內幕交易方面已經形成一個多層次、綜合性防御體制。
同時,該負責人表示,稽查工作人員的招聘工作已經在進行。在今年8月全國證券期貨稽查執法工作會議上,肖鋼曾表示要大幅充實執法力量。按照證監會黨委決定,要新增600名稽查執法人員,進入6個證券期貨交易所與中登公司以及滬深支隊等相關執法部門。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